◆ 找准致贫根 ◆ 拿出实举措 |
安丘精准施策增强扶贫穿透力 |
|
|
本报讯 (记者刘超 通讯员刘久平 孙兴宇)“多亏了包村工作组给我们指明了产业致富的好路子。”春节前夕,安丘市辉渠镇都家庄子村村主任都治指着村前连片的大棚说。都家庄子村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为主,村民收入低且不稳定,一年前280户村民中一半以上都是贫困户。驻村第一书记董明泽协调帮助村里建成28个冬暖大棚,每个大棚占地3.3亩,让村民找到了致富路。为加快精准脱贫力度,安丘市在加大扶贫投入基础上,充分整合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扶贫资源,制定针对性举措,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安丘摸清了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底数。确定了省定贫困村40个,贫困户23372户,贫困人口50359名。目前,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再进行一次“回头看”,对贫困人口识别程序、数据完整性等逐级再核实,查漏补缺,实现动态管理,脱贫人口及时销号,对返贫人口重新纳入,进一步摸清家底。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逐人制定帮扶措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案、一人一法,全面落实精准化、个性化帮扶,分类施策,细化内容,量化标准,分类处置。 精准施策落实责任。在省、市拨付扶贫资金的基础上,安丘每年至少拿出省、市资金总额的40%列入财政预算,大力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可持续,贫困群众直接受益项目。逐条逐项分解扶贫任务,细化措施,涉及部门签订责任状,制定详细行业扶贫政策精准落地,倒排工期,加快实施。对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电力、饮水等系统的资源、资金、项目进行整合,搭建起优势脱贫平台。 强化扶贫组织保障。安丘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作用,强化配齐40个省定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组,另外801个非省定贫困村安排乡镇干部、社区人员包靠,结合“包村联户”均派驻工作组,以抓党建、强班子、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扶贫脱困为目标,认真履行职责,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发挥他们主力军作用。在扶贫开发中表现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提拔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