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相丹 王传平在临朐县石河头村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搏击商海,通过艰苦创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商”。但他却不顾亲人的反对打道回府,承包了村里的荒山,一头钻进山沟沟,与石头相伴,与土坷垃打交道。他励志带领乡亲们“拔穷根”,共同追逐生态农业开发的致富梦。 荒山崛起生态梦 石河头村因地处寺头镇石河的源头而得名,不到二百户人家,村里耕地较少,大多是山岭薄地。 经商成功后的王传平虽然积累了不菲的财富,然而,每次回家探亲,看到光秃秃的荒山,他心里总不是个滋味。经过多次思想斗争,他打定主意弃商回家,搞生态农业开发。 说干就干,王传平跟村里签订了承包2400亩荒山的协议,成立了临朐县石河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此把家安在了山上。 王传平买来了挖掘机、装载机、翻斗车等大型机械,将进山的羊肠小道修成一条1100米长的进山大道,开挖出15千米的环山公路。随后,他又请来专业钻井队,在沟底打出了一眼120米深的优质水井,铺设管道1500多米,不仅保证了基地使用,还让全村人吃上了水质良好的自来水,昔日的“穷山恶水”悄悄改变着模样。 造福村民不言悔 “王传平有经商天赋,善抓商机,为人厚道,商缘格外好,如果一直经商,真是不可限量。”王传平的亲友对他回乡的决定表示遗憾。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王传平却认为:“家有万万贯,也是一天三餐。乡亲们走不上富裕路,我就是在外面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价值?” 把造福群众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是王传平的自我加压,也是公司的发展定位。架电筑路,方便了石河头村群众生活生产;打深机井,引水上山,送水到户,解决了全村人用水难题;聘请致富无门、家境贫寒的村民为公司长期雇工,年发放工资四五十万元;关心留守老人生活,逢年过节,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和生活用品……作为县政协委员,几年来,他每一项开发项目都立足为乡亲办实事办好事。 石河头村村主任王兆民激动地说:“王传平真是把全部心血都投在了这片荒山上,都用在了为村民谋福利上!” 追逐梦想信心足 短短三年时间,王传平用在荒山开发上的资金已达600多万元,这些资金全部是他自掏腰包。然而,他清醒地认识到,单纯依靠自己的积蓄来治理好几千亩荒山是杯水车薪,必须走“以山养山”之路。 为此,他在镇烟草部门的帮助下,确定了发展生态黄烟基地的计划。2012年春天,基地整理土地100亩,并全部种植了黄烟;2013年,王传平带领全体职工,苦战100多天,硬是开出了90多亩黄烟生产田。 “我赶上了好时候,国家这么重视生态,各级各部门也十分重视农业开发项目建设,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坚持下去!”说起远期规划,王传平无限憧憬地说,公司计划利用5年时间,对基地进行景区建设,开发红叶谷、采摘园、石河景观游等项目,硬化所有道路,购置游览电动车,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及农家生活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