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子琪
去年,我从潍坊一中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年终岁尾,学期结束,我主动到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贫困山区支教,体验生活,历练自己,接受锻炼。 一 从青岛到济南,从济南到贵州,直到最终梦想实现的地方。两天两夜的时光,乘车虽然辛苦,却给我更多时间去思考这个当时“头脑一热”的决定;从最初的十人小队到济南的十五人会合,直到六盘水市十七个年青梦想的汇聚,天南海北,纵使我们认识彼此的时间或短或长,但相同的梦想,让我相信“有的故事,应该讲给懂得人听”。 我承认,去支教有冲动的色彩。因为当时的我怎敢多想,我怕路途遥远,舟车劳顿,思乡情切……然而,所有事都是这样:不去做,只会看到艰难与负面,只有勇敢迈出第一步,才会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的可怕。世间千万事,莫不如此。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纵使舟车劳顿,我依然庆幸,一路有志同道合的人陪伴;即使思乡情切,我仍要感谢,二零一六新年伊始,我将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与我共赏青春! 山路崎岖,沿途朦胧如画。虽阴雨连绵,但年青的心炽热如铁。女生十人共住一间宿舍,条件虽然艰苦些,我们仍感谢学校老师拿去他们干净整洁暖和的被褥,帮我们一起布置住处,一番收拾,竟也是温馨如家。学校食堂得知我们行程紧迫还空着肚子,早早备好了当地饭菜,简单却美味。普通的接待,含着一份暖暖的谢与爱意。没错,在当地我们听到最多的便是“辛苦了,大学生!”他们普通话不好,却尽可能地尝试发音;我们的食味不同,却尽力满足我们的口味。在他们的眼中,我们看到的是善良尊敬和感激。 很期待,明天我将正式开始我们的支教生活,去迎接我可爱的孩子们,去拥抱我的梦想,去点燃我的青春。 很感激,心中有你,爱意相随,温暖你我,感动世界。 二 2012年1月19日,第一次冬日行经南方,窗外不再是万里的飘雪,而是放眼无限的青绿。 或许有很多人对我的评价是,想一出,是一出,时不时地瞎折腾。但青春不正如此吗?一直以为人生苦短几十年,比起一帆风顺的人生,我更倾心于丰富多彩,哪怕跌宕起伏的生活。就像爷爷一样古稀之年回忆拼搏的一生,品味生活,更是一番情趣。 所以,我做事情很多都是不经大脑,因为我知道许多事情想得越多越久,就终会失去尝试它的勇气。我喜欢甚至狂热地追逐到处走走的生活,小时候每个假期爸爸妈妈都尽可能地带我去不同的地方玩耍。到如今,十几年的时光在路上,已经成为一种惯性。 紧张的高中生活,看游记成为我泄放压力的唯一方法。桌上一本《再不远行就老了》,床上一部《在路上,爱的漂移游荡》,可我的心不至于“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而更追求于世界这么大我想去感受去改变……去看远方的车马喧嚣,去听陌生星空的心语,去感受那一方山水的呼吸。或许最浪漫的事,便是和三五个志同道合的人,坐一辆绿皮车,同听列车播放的那些触动我们心灵的歌,共赏窗外那片告诉我们美好未来的景光。青春因你们,而不虚此行。 支教,曾是我的梦想,初次结识是高考作文中感动中国人物的一对老夫妇。二老退休后,扎根小山村,从此开始余生的支教之旅。情窦初开的年龄,因那一句“夕阳西下,晚照情浓”而种下了一颗“如果可以,去支教”的小芽。而今很庆幸,我已在路上。 没错,世界这么大,如果可以,我不止想看看,更想去改变。 三 忆女草堂何许在,辟疆园里玉山陲。 方床石鼎高情远,细雨茶烟清昼迟。 鸿雁来时曾会面,枇杷开后复题诗。 山中容易年华暮,书史娱人总不知。 初雪的早晨,山中格外清冷。早早起床,天尚未亮,一切都寂静如初。站定冥听,仿佛是雪花落地融化的无奈叹息,似雨打荷伞,风吹珠帘。 早饭过后,天色逐渐明朗。殊不知,雪中的山色竟比平时晴朗许多。两天了,只见过远方云烟缭绕起伏连绵的座座青山。尚未得见,佳人真颜。此刻烟云尽散,唯见佳人面垂雪帘,“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宿舍窗外正对着一株参天枇杷树,树上尚有结的颗颗枇杷果。雪打枇杷,风吹铜铃。粗壮的树干上,系着铜制的小钟。坛沿上放一把羊角小锤。每逢上课下课,皆以此钟定时。 山路岖崎,雪天路滑。没想到,孩子们都按时到了校。四个三年级的小孩子,个子小小的,十分腼腆,看着他们小小身躯在雪中小心翼翼的随山路上下挪动,由远及近,从朦胧的轮廓渐渐放大而清晰,小小的脸蛋红彤彤的,没有戴帽子的头上已落了一层白白的雪花。轻轻牵起他们冰凉的小手,方知五点就起床的他们仍没来得及吃早饭,不知走了多少个连绵起伏的山头才来到学校,找他们心爱的哥哥姐姐们。心,就这样,毫无预兆地痛了一下,眼眶开始湿润。轻轻拂掉他们头顶的雪花,用手温暖他们冰冷的小脸,孩子大大的双眸,载满笑意,隔着层层雪帘静静的看着你,瞬间又觉得欣慰。仍记得第一次见他们时的情景:小小的个头独自坐在门槛上,低着小脑袋,悄悄走上前去和他讲话,他会害羞的把头藏在胳膊下。两日的时光,便得了他们的信任,我相信,这是属于我们之间的默契与缘分。 枇杷树下的铜制小钟,在雪中左右摇摆,清脆的铃声伴着郎朗读书声,在这寂静的苗山里,代代相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