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阎小平传授弟子铸刻技艺。 |
|

|
|
□本报记者 吴晓强文/图 近日,在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昌乐老手艺阎氏铸刻代表我市的非遗文化产品出现在一号展馆。此次应邀参展,他们共带去《蓝宝铜印》《心经》《中空铜象棋》等15件作品。 阎氏铸刻技艺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錾铜艺术,当时用于记录人文景观、重大事件等,由于铜器耐氧化,可以上千年不变,所以錾铜艺术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历史资料。清康熙年间的阎世绳继承先辈技艺,与王世祯等文化名流共同研究铸刻铜艺术,以后代代相传。因取材方便,明清时代多用玉石做印章,而铜制印章较为少见,铜印的制作方法却作为阎氏铸刻的一部分被幸运地传承下来。 目前,昌乐阎氏铸刻技艺已申报为第四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掌门人阎小平从艺40余年,作品被各界名流收藏。这次,他们带去的作品在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广受关注。 “阎氏铸刻的铜印在我们国家还很少见。他的铜印设计大气,主题突出,应该说阎氏铸刻通过深圳的文博会走向了世界。”哈尔滨学院艺术学院书记孙国辉对记者说。 “做了这么多年五金生意,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工艺品,很有神,工艺很高深。”做五金生意的王先生说,“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些东西。” 这次深圳文博会共有10多万种文化产业展品、近6000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共有182家媒体、1200多名记者参与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