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端午不只是眼前的粽子还有远方的诗人
女儿的画
重温家书
白浪绿洲
静等生命的花开
背 影
风景这边独好
2016年06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温家书



  ◎郄锡奎

  周末,整理书橱,无意中又看到先父的手札。掏出信笺,慢慢品读,仿佛已经故去的老人仍然坐在我身边,像当年一样和我深情交流。
  我的大学,是在离家不到一百公里的学校就读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书来信往是最常用的通讯方式。大学四年,差不多个把月回家探望一次,期间和家里也偶有书信来往。家父写给我的信就十多封,毕业二十多年了,我一直珍存着。
  开启每一封信,都感受到了那久违的亲情扑面而来。
  信中父亲讲得最多的,是把家里发生的重要事儿、新鲜事儿、双亲的身体状况等一一告诉我,比如远在他乡的亲戚回来探亲、本家人的婚丧嫁娶等,喜庆的事让我分享喜悦,不如意的事让我理性看待。看上去都是平常事,甚至是鸡毛蒜皮,可仔细想,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每个人的每一天,有谁不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呢?还有什么能比这些更能体现浓浓的亲情呢?
  父亲的书信中,很重要的内容是不忘教诲。父亲喜欢看书读报听新闻,他会写到当时农村发生的让人欣喜的变化,他会评论企业改革,他曾谈到对社会安定的认识……以此,告诫我要关注时政,分析形势,增强本领,为自己以后的道路打好基础。“要知道,能力是人生事业的基础,观察方法的正确与偏差,能决定事业的大小祸福。”同时,父亲念念不忘告诫我做人的道理,“愿你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清醒眼光和头脑,养成优良的品质,勤俭的习惯,不能沾染到坏的习气”“要下定决心向前进的目标努力,珍惜青春黄金时代的宝贵。”老人的良苦用心,字里行间,可见一斑。
  父亲在信里的语言是平实朴素的,很少连篇累牍。但对于我的进步,却不惜笔墨,难饰内心世界的情感。大三上学期,学院把我列为入党发展对象,当学校的政审函寄到村党支部,父亲知道后,又惊喜又担忧,喜的是看到了我的进步,“我相信你的奋发精神,争取上进,总会有好的结果。”忧的是,父亲怕自己的个人经历会影响我的入党,“填写亲属的历史表现以供上级核实,我意识到因为我有短处,恐怕连及你的前途,很感内疚!”其实,父亲解放前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曾经有一段让他不愿触及的“伤痛”经历。当得知组织上批准我入党的消息后,不几天,父亲又寄信来,“你已经在求学时期,为人生前途的锦绣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学习上,待人接物上,不可满足现状,现在是即将踏入社会的起点”父辈的喜悦和厚望,跃然纸上。
  “家书抵万金”,薄笺上那熟悉的字体刚劲有力,散发着爱的温度。先父不曾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但遗存下的手迹,字字珠玑,弥足珍贵,这无疑是最大的精神遗产。
  一个属于父亲的节日马上要到了。老人去世已经七年,我已无法祝“父亲节日快乐”,更无法与先考互通笔墨。幸可见字如晤慈父面,重温家书,感恩追忆,以表孝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