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流勇进敢为先 |
——昌乐县实验中学创新发展之路探析 |
|
□通讯员 夏清义 韩百褀 营丘古齐国,绵历几千春,物华天宝山水靓,人杰地灵文脉长。 2015年9月,在美丽的昌乐首阳山南麓、宝通西街侧畔,昌乐县实验中学新校正式启用。据了解,该校始建于1988年,经几代实中人胸怀百年大计,锐意改革发展,学校逐渐成为了县域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实验学校”“中小学电脑制作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初中教学先进单位”“创新教育重大课题实验基地”“依法治校示范校”“网络教学实验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员学校”“健康示范学校”和“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先进单位”,被评为“潍坊市个性发展、创新发展双50强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法治宣传教育示范点”等,承担了十余项国家、省、市级教科研课题。 新起点、新气象、新作为。立足传统积淀、结合新的形势,学校将“尚礼致和”作为核心理念,形成了以“学礼养德、博文日新”为校训,“明德拓新、和融共进”为学校精神,“致知力行、和怡有成”为校风,“诗礼传道、和润育人”为教风,“勤学善思、明礼成习”为学风的理念体系,大力推行以礼治校、以和兴校,靠亲和凝心聚力、靠制度精细规范、靠创新突破提升,致力培养文质彬彬的阳光学子,打造尚礼致和的精品学校,办有内涵、有质量、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流的设计、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被当地人誉为新学校建设的典范、教师成名成家的沃土、学生成长成才的乐园。 创新教师发展模式,构筑成名成家新格局 教师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水平的中坚力量。昌乐县实验中学以打造一支敬业乐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爱乐善教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实施教师成长工程、搭建教师发展新平台,构筑教师成名成家新格局。据统计,学校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达234人,占总数的42.6%,其中有张学德、李晓鹏、赵书梅等60名国家、省、市级名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 实施教师成长工程,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推荐各级名师、教改先锋,评选“感动实中月度人物”等举措,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使争先进、学先进、赶先进蔚成风气。围绕教师基础能力的锻造,以职业基本功训练、专业基本功训练、特色基本功训练、科研基本功训练为主要内容,由浅及深、螺旋递进,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实施教师海量阅读工程,通过刚性的制度要求、多样化的活动,以阅读提升修养、以阅读丰富内涵,以阅读提升水平。 拓展教师培训渠道,教师“走出去”、学校“请进来”,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网络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和体验学习相结合,让教师接受新理念、感受新教法。学校各层面的主题论坛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激情碰撞,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全员磨课、赛课,“华山论剑”,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综合运用大数据云平台,构建“微视频”“思维导图”知识树、学生测试三个资源库,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深化课堂课程改革,打造学生成长新常态 改革是主旋律。面对传统教育教学存在的弊病,昌乐县实验中学紧紧围绕“少教多学”和“先学后教”,以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为突破口,突出自主、高效、合作,充分借鉴和调研,认真总结和实践,创造性地打造“三自主五环双解”教育教学模式,使之成为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发展的“强力引擎”。 “三自主”是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实现;“五环”是指课堂的五个环节,分别是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汇报、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达标测试、课堂小结。“双解”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身心都得到解放,实现自然化状态下的教与学。该模式获得了潍坊市第九届政府成果奖;以“三次备课、两轮打磨”为基本特征的“三段七步”学科组磨课模式,在2014年省素质教育论坛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在此基础上,学校鼓励教师在课堂改革总体框架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化课堂。如孟庆云“愉悦”教学法、周建波“自然化”教学法、陈启栋“幽默风趣”教学法、李凤英“激情飞扬”授课法等。 立足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生本化、学生活动课程化,重点完善提升“一体两翼”课程体系。“一体”是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两翼”是指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两个类别。学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按其功能特色创造性地分为基础型课程(必修课)和拓展型课程(选修课)两类,两类课程互为补充、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基础课程的实施,靠课堂教学实现。拓展课程的实施,靠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等多种途径实现。2015年10月,《潍坊教育》杂志用三个版面,报道了学校完善和实施课程体系取得的成就;同年10月、12月,先后两次在市教科院举行的“双改”联盟校论坛上作典型发言;同年11月,市教科院到学校实地调研,对学校“双改”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学校的办学成就也受到了教育同行的高度关注,先后有全国“语文主题学习”高级研修班、临沂市、日照市、东营市垦利县、淄博市临淄区及安丘市、峡山区、高密市等多个考察团来校参观学习。 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学校治理新体系 既往的成就只属于过去。学校创新不止,探究不止,下步将重点突破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和课程实施高效性三个瓶颈问题,以学校、处室、校部、级部、学科组及教师为责任主体,依托教育教学金点子、创新成果奖、政府成果奖评选等平台,全员创新、推向纵深,确保在改革攻坚阶段取得新成绩。 坚持开放办学,昌乐县实验中学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加快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试点校为契机,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不断健全学校办学理事会、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惠民服务中心运行机制,积极落实办学满意度评价和师德考评制度,积极探索党务政务公开渠道,调动起了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监督办学的积极性。在2015年举行的满意度测评中,学校取得了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的好成绩。 同时,鉴于规模大、人员多、管理难度大的现状,昌乐县实验中学还创新推行了以“竞争合作、提质提效”为鲜明特征的大校精细化管理模式。具体操作上,平均划分生源和师资力量,全校分3个校部,每个校部包含初一至初三3个年级,各校部每个年级设2个级部,共设18个级部、92个班。在实践上,紧紧围绕具体目标、工作过程,提升工作执行力,抓实精神激励、责任落实、制度约束、考核奖惩四个环节,使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在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等各个层面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力落实”。 激流勇进敢为先,傲立潮头做先锋。这一群平凡的教育人,正以敢冲敢闯的韧劲和勇气,书写着昌乐县实验中学创新发展的宏伟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