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神秘的青藏高原,观摩宏伟的布达拉宫,眺望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向往的梦想!时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前夕,我们三人怀着探索、好奇、忐忑的心情踏上了西藏之旅。在西藏一周的时间里,从藏南到藏北,从拉萨到林芝,从城市到牧区……我们被神秘的青藏高原魅力所感染,被宏伟的布达拉宫建筑所感叹,被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水所震撼。但这些感染、吸引、感叹和震撼远远比不上那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拉萨,在藏南,在藏北,在城市,在牧区,几乎所有民居建筑、车站码头、大街小巷、甚至宗教场所,上空几乎无一例外高高飘扬着一面面五星红旗。蓝天白云下的五星红旗已经成了雪域高原独特的风景线。 4年前,《新华网》刊发的一篇报道,《102岁“国旗老阿妈”:47年坚持自家升国旗》。藏族老阿妈从没忘记自己过去的苦,没有忘记将生命留在了聂拉木县至樟木的38公里崇山险道上的87名筑路烈士。她无以图报,只能用升国旗这种方式表达对共和国的情感,47年来,每天都会点上酥油灯,祈福西藏繁荣稳定、每天都用竹竿升起一面国旗,天天如此。在藏族群众心里,对国家对党的感恩之心就凝聚在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刹那。 这种感恩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热地在评价西藏的民主改革时讲:西藏百万农奴的翻身解放,成为20世纪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和全人类废奴史上最伟大的篇章。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异常残酷,到上世纪50年代,整个西藏没有一所现代的学校,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 时光过去60余年,当初的百万翻身农奴已经把拉萨建成了一个美丽、洁净的城市,西藏人口已发展到300多万人,实现了中小学免费教育,产值过千亿元。今年78岁的新华社西藏分社原社长马宁轩同志有这样一句肺腑之言:我从一个农奴的孩子,14岁选调进了中央民族学院,成长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是新中国、是共产党给我带来了新生,我一生热爱这面国旗,终生感谢共产党。 从林芝沿318国道回拉萨途中10余公里处,一座风格别致的藏族村——尼洋河第一村呈现在我们眼前。接待我们的是回乡大学生德庆卓玛。她和她的7名同学毕业于四川民族学院,自愿放弃了去拉萨高薪工作的机会,回家乡参加新农村建设。在家里升国旗成了她们日复一日的习惯。 德庆卓玛告诉我们,她们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当今的尼洋河第一村,家家享受过国家补贴,如今全都住上了楼、小别墅,吃穿不用愁,孩子享受中小学免费教育,生活安逸,这一切靠的就是党的民族政策和全国各地对西藏的无私援助。国家在她们心里有着比其他地区更具体的理解,国旗在她们心里具有无比神圣的光环,每天升起一面国旗就是对国家的认同,对社会的感恩。 “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是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题词。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改造发展为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西藏各族人民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发展经济,让广大藏族同胞过上更好的日子。 回程了,再看一眼:那神秘的青藏高原,宏伟的布达拉宫,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总感觉白云、蓝天、寺庙、转经筒、朝拜者、江水,一逝而过!唯独那一面面五星红旗,在我们的心中高高飘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