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成贤
我的老家土埠村坐落在两河之间的三角地带,一条叫做东河,一条叫做西河,两河在村南交汇于一起往南流去。村子东起东河西岸,西至西河东岸,三里长。村子两端的河上过去是架有浮桥的,今天已换成了水泥桥墩的拱桥。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村庄,住着一代又一代再平常不过的人。 村边的两条河,其实就是小溪。记得小时候,水流还蛮大,特别到了夏季,溪水上涨,能没及腰部,小鱼小虾自然很多。河岸是成林的杨柳和丰茂的水草,我们经常在草丛中捡到鸟蛋和鸭蛋。西河的岸崖上有一种土黄色的石头,石缝里夹着一层层的黄色软泥,我们叫它“石脑子”,放在嘴里嚼嚼,跟豆脑差不多,面面的,软软的,既不硌牙,还有种石腥味儿。“石脑子”经常被人们抠出来捏泥人儿。 老家的人大都有捏泥人儿的爱好。大人捏,小孩也捏,捏曹操关羽诸葛亮,捏林冲李逵花和尚,还有莺莺红娘张君瑞……小孩也捏些泥狗、泥猴、泥羊、泥猪等小动物。捏泥人的时候,都还唱那首人人皆会的儿歌:和块黄泥儿,捏小人儿,捏一个妹妹你,捏一个哥哥我,捏得你嘻嘻笑,捏得我笑呵呵,将黄泥揉碎,重新再来捏,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 长大后,我读的书多了,才知道这首儿歌是有出处的,应该是明朝的一首曲子,只是在我们这里作了改动,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流传到了我的家乡,现已无从考证。 在我的印象里,泥人捏得最好的是我三爷爷家的二姑。二姑比我大十几岁,心灵手巧,一块黄泥在她手里三柔两捏,很快就把人物捏成了,捏什么像什么,栩栩如生,把家里的窗台上、磨台上摆得满满的。她捏的泥人儿我可以随便拿了送人,但不能损坏,如果让我跌坏了,二姑就骂我。 有一次我去二姑家,发现二姑很奇怪,把泥人摔了一地,脸上还挂着泪珠,我要帮她捡起来,她也不让,并且成心用脚在泥人上碾揉。听我母亲说,二姑和村里一个叫难锁的小伙子“好”,三爷爷硬是不让,二姑在家拿泥人撒气呢。 最终二姑没有和难锁结亲,而是嫁到了二十几里外的村子。二姑生有两男一女,如今有七十岁了。大儿子在城里做焊工,买了楼房,孩子也接到城里读书。二儿子在家种蔬菜大棚,每年都有十几万的收入。女儿在城里当教师,嫁了一个医生。 前些日子,我路过二姑的村子,刚好遇见了二姑,跟她聊起捏泥人的技巧。 我说:“二姑还记得吗?” “咋不记得哩,我还记得那首歌儿呢!”二姑说。 于是二姑用她那有点沙哑的嗓子又唱起了那首儿歌:和块黄泥儿,捏小人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