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通讯员宋晓)峡山区惺惺山片区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峡山水库时重要的石材采集区,因取水不便保水能力差被当地居民称为不毛之地。为此,峡山区抽调技术人员针对地貌特点开展植树绿化工作,选取耐盐碱、耐干旱的速生竹柳进行苗圃式绿化,将一片昔日荒山变成今日充满生机的宝地。 近年来,峡山区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好植树造林、湿地建设、库区生态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有效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截至目前该区新增荒山造绿面积500亩,苗圃式绿化园区达48个,森林覆盖率43.6%,较好地完成了绿满峡山。为保证绿化成果,峡山区采取条块结合,点面结合,种管结合,经济林防护林协同种植等方式,进一步夯实“以绿为基”的生态基础,一以贯之地推进“绿满峡山”造林绿化,更大力度地保护培育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新常态下更高层次的新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