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传亮 “东侧的长椅坏了,往边上抬抬小心伤着旅客。”“好嘞,已经通知老田了,一会儿过来修。” 大家口中的老田叫田建民,今年59岁,是潍坊火车站客运员,在潍坊站客运车间,“有事找老田”已经成为一个“习惯”。今年春运是老田退休前最后一次春运,从去年12月份开始,他就到处“找事”,除了正常的维修工作,准备在春运前将车间各处的安全隐患都清理一遍。 “天桥上哪里翘起来了,候车室哪里的灯不停地闪……”这些都是老田关心的。2015年以来,车间分别对票房、天桥、出站口等进行了改造,施工单位会丢弃一些废旧材料,但这些垃圾在田建民眼里都是宝贝,他没事就会到施工地点转悠转悠,寻找丢弃的宝贝,捡回来后好好珍藏着。 2015年冬天,车站进站口实名制验票处安装了全新的验票机,为了与进站的旅客平行方便取票,摆放验票机的桌子和凳子都比较高,时间一长,有的职工反映腿空放在下面很不舒服。老田得知后,灵机一动,把之前票房改造时换下来的隔板找了出来,经过实地测量找到最舒适的位置,给桌子底下加了个“脚垫”,这样,不仅职工坐着舒服了,而且在冬天还可以放上一个电暖气,让大家在寒冷的冬天坐在门口也会感到温暖。 改造完桌子,老田看到,安检人员在他们的桌子旁加了一个破旧的纸壳,说是因为怕冷,挡风用的。老田说:“这哪能看呀,破破烂烂的还在进站的地方,我给你换个。”回到自己的小屋,老田想起了自己“珍藏”的那几张破洞断腿的桌子。他马上找出来,重新打磨、上色,切割成与桌子高度一致,安装好后,就像一个整体。有人开玩笑说:“田师傅,又把宝贝贡献出来了,心疼不?”老田笑笑说:“不心疼,我把它们捡回来,用在更需要它们的地方,你们坐那儿暖和了,还给咱车站省了钱,值了!” 在老田身上,像这种废物利用的事情还有很多,他就像魔术师一样,一点一点地改造着潍坊站。最近,他又忙活起来了。有一次,他看到站台的工作人员拿着笨拙的棍子帮旅客捞不小心掉到股道上的包袋,费时费力还不好捡。领导让老田去商店买个适合捡东西的钩子,他转了半天都没有合适的,找人现做又太贵,老田索性自己做。 正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找出了几年前车站出站口顶棚改造时淘汰的不锈钢棍,经过细心打磨,又恢复了原来的“光亮”。他把前面做成直的,带尖,可以扎取车票;侧面是弯钩,可以勾包袋;把手是细树干,相比铁的而言不易导电,相比纯不锈钢的拿着轻快、方便。站台上的职工看着这精细的做工,说:这下好了,又好看又实用!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老铁路人,田建民将骨子里的节俭品质用到了维修工作中,滴水汇聚可成大海,粒米种植可收万斛,微小的节省,积少成多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用自己的妙招,变换出各种各样的新鲜玩意,有效地为车站节约了开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