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朱建霞
风筝文化是潍坊发展的灵魂。是潍坊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带有本土特点、体现本土精神风貌以及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是潍坊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潍坊在发展中在形成本土文化中最核心、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弘扬和培育风筝文化的价值观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努力,需要持之以恒。 弘扬和培育更高层次的风筝文化需要强有力的引导。以政府提倡的意识形态凝聚社会为主导。成为这个城市精神的培养基,风筝文化的内容也就成为城市精神的主要成分。 继承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吸取外地文化有益成果。把握牢固根基,汲取丰富养分。我们既要珍惜风筝文化源远流长、富有特色的地域精神,也要面向外界吸取其他地区文化精神的精华,以此为参照来反思、补充我们的风筝文化的不足,保持自身的地域特性和文化价值。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和提炼新的风筝文化。走出传统的风筝文化特定时空环境、特定时代及条件的限制,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培育新的风筝文化,丰富风筝文化的内涵,培育反映时代发展特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风筝文化才能使其永葆生机和活力,真正支撑起潍坊地域的精神大厦。 文化创新是弘扬和培育风筝文化的重要途径。在牢牢把握先进的风筝文化前进方向的前提之下,通过文化创新丰富、更新风筝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潍坊特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文化感召的潜移默化之中,在文化创新的丰富更新中,弘扬和培育新的风筝文化,事半功倍。 把弘扬和培育风筝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把风筝文化纳入教育普及的全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取得切实有效的普及成果,引导和帮助广大市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好风筝文化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进一步加强风筝文化的基地建设,进一步发挥风筝纪念地、博物馆、纪念馆等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风筝文化的历史教育、国情教育、时事教育,使全潍坊人民增强风筝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 扎实有效地开展面向人民大众的风筝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人民群众在参与风筝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受到教育而不断得到弘扬和传承的培育。通过参与这些文化活动,市民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还起到了不断弘扬和培育风筝文化地域精神的作用。 风筝文化的内涵就在于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继承与发展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统一,定型与塑型相伴随。巩固已有成果,弘扬传统精华,发现崭新之美,培育初露之德,在按部就班和探索新知的双管齐下之中,弘扬和培育具有潍坊独特地域精神的风筝文化高度,既是一个继承的过程,又是一个改造、更新和超越的过程,需要你我的参与和行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