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建设文化名市需坚持的几个原则
抢抓信息化机遇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打造文化名市
科学宣传推介是打造文化名市的重要途径
2017年11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抢抓信息化机遇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孙希科 贺绍磊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无疑是当今世界创新最活跃、渗透性最强、影响力最广的领域,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科技、经济和社会日新月异。加快建设“四个城市”,全面打造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应顺大势、谋大局,紧抓、早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潍坊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新特征
  所谓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它既是信息技术的纵向升级,也是信息技术的横向渗透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万物都能互联。过去人类实现了人与人相连,未来将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相连,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例如,通过可穿戴设备,能够远程监测病人、老人的体征。二是集中处理信息。云计算通过统一调配计算和存储资源,能高效率地满足用户需求。三是大数据技术成为主流。大数据技术能有效挖掘大规模数据中隐藏的有用信息和知识,将得到普遍使用。例如,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时尚品牌ZARA能够预测消费者的喜好,一年提供12000款时装。四是服务的智能化。过去信息化的主要成就是数字化和网络化,今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
  当今世界进入信息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爆发式增长,已成为新一代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迅速席卷全球,使人类社会生产方式从以工业化为主导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转变,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催动下,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会带来重大颠覆性、替代性影响:一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和融合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催生出信息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新形态,成为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强劲引擎,有力地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强力推动产业强市建设。二是推动社会整体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智慧农业、工业4.0、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智慧城市等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活力,对整个社会变革发展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二、世界各国正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构筑竞争优势、抢占发展主导权
  从国际范围看,发达国家很早就把信息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国际金融危机后更是认识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殊价值。得益于政府层面的重视和良好的发展基础,发达经济体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上整体处于领先位置,建立在信息技术利用基础上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左右。一是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国家战略。二是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市场增长迅速。2016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7370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扩大到1.29万亿美元,年均增速15%;2016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速25%;2016年全球大数据市场年均增速32%,都大大高于近年全球GDP3%的增速。
  从我国实际看,新一代信息技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已是全球领先的数字技术投资与应用大国,特别是近几年增速大大高于全球平均速度,部分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关键突破,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目前信息技术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预计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市场规模将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突破10万亿元。这得益于我国相继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纷纷出台相关规划、计划以及方案,成立专职机构,建立产业聚集区,吸引高端人才,加强产学研紧密合作,统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山东也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特别是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明确要求把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率先实现突破。
  三、潍坊新一代信息技术居全省前列,应抢抓信息化机遇,实现创新突破、赶超发展
  近年来,我们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引领,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新应用、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信息化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潍坊居全国第22、地级市第10,全省第2,其中智慧基础设施得分,潍坊居全国第9、地级市第3,全省第1,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近几年持之以恒抓信息化、抓信息技术。我们的数字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做到了先人一步,成立了城市云计算中心、全市大数据中心,建设了免费无线城市网,搭建了“潍V”云服务平台,正在打造物联城市样板。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涌现出应用工业机器人、柔性自动化生产线、人机交互智能终端控制系统、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等一批新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重点项目、企业和园区。但我们也要看到,潍坊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仍然较弱,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技术研发能力不强,企业应用水平不高,高精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不多等。
  信息化带给城市的影响无法估量,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我市应以“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目标,把信息化作为推动“四个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加快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推动我市跨越式发展,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一是搞好顶层设计。凡事预则立,顶层设计至关重要。我们应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应用需求,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借鉴各地信息化建设经验,如北京发布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深圳市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杭州市实施“企业上云”行动计划等,明确短中长期的发展目标,抢占信息化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好的政策措施,无疑是添薪加柴。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加大新一代移动通信、光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实现率先发展;积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企业成本、提供优质服务;因势利导、精准施策,通过土地、财税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扶持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创业,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信息化建设活力。三是推动产业集聚。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应抓住企业这一主体,以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依托,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高新企业、骨干企业研发高精尖信息技术,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帮助它们参与国内外竞争;支持传统企业、中小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它们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现有产业园区优势,大力建设机器人、物联网装备、智能制造、互联网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完整产业,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四是引入外部资源。巧用外力,事半功倍。应加强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公司合作,借助其技术和经验,在我市部署应用项目,快速实现核心技术产业化;信息技术人才是关键,应注重引入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成立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培育高端化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潍坊市科学发展研究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