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景春
风筝是潍坊城市的一张名片,更是潍坊城市的亮点。如何更好地打造潍坊“风筝之都”品牌,树立起卓尔不凡的城市形象?笔者认为:潍坊在打造“风筝文化”中,要承继传统,创新科技,融和共融,深度打造“潍坊风筝”城市文化品牌。 众所周知,风筝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春秋战国时的墨子发明,后由鲁班加以创新改造,最初的名字叫“木鹞”或“木鸢”。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将飞上天空、声如筝鸣者叫“风筝”,不发声者叫“纸鸢”。今天,风筝作为一个通称,是一个传统文化演进的过程,也是一种民间娱乐变迁的写照。 首先,承继传统,要充分挖掘风筝文化内蕴。在弘扬风筝文化中,要更好地承继传统,对于风筝每个历史时期的演化,尤其是潍坊区域的风筝文化演化要有一个具体而详尽的研究,充分挖掘风筝文化中的内蕴,诠释其吉祥文化、喜庆文化,以及消闲娱乐文化的健康意蕴。有必要集中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民俗专家、学者编纂有关“风筝文化”“风筝故事”和“风筝典故”专著,尽而借助微电影、动漫技术,制作新式的宣传片,形成全媒体的宣传、推介,真正做到内容丰富多彩、雅俗共赏,抢占全国“风筝文化”研究制高点,形成风筝文化的学术高地,积极扩大潍坊“风筝之都”的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 其次是创新科技,推陈出新,不断研发制作新式的风筝产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风筝产品,也要在创新上下功夫,不仅仅在产品功能上进行革新、提升,而且在风筝的外观设计、美术和装饰等寓意表达等方面都要加以改进和充实,紧跟市场需要,结合各类人群的娱乐导向,有针对性地研发、生产风筝,切实拉长风筝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风筝产业。研制全天候风筝,尤其是在“夜风筝”产品的开发上,力求其更加新颖、简便和实用,引导和培育其市场,挖掘其市场潜力和价值。 再次是融和共赢,盘活各类产业。以“风筝”为媒介,以天地为舞台,在做大做强国际产品展销活动和国际风筝比赛活动的同时,还要将其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业、民间工艺品、民间传统娱乐融会其中,全力打造“中国文化盛宴”。在突出以风筝文化主导的同时,深度融和各类产业,尤其是盘活蛰伏于民间的中国传统文化,借助活动,让产品走近民众,从而实现文化创新,文化惠民的目标。 总之,“潍坊风筝”在承继传统中已占据先机,只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就一定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潍坊风筝”这张金字招牌,必将为潍坊城市品牌发展增添璀璨夺目的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