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孙孔嘉 通讯员王有志 刘洋)建设“四化”过硬支部、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创新“党建+”发展模式……去年以来,高密市以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为主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党组织、党员管理、为民服务存在的薄弱环节,精准创新施策,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新活力。 围绕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该市分领域创新制定“建设标准化、运行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常态化”“四化”过硬支部建设标准,目前已打造示范点64个。开展“一支部一工作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七个一”等115个党支部工作法和“崇人敬事”等46个服务品牌。推行“政治生日”制度,通过为1.7万名党员过“政治生日”,提出意见建议8300多条,办实事好事600多件。积极承担省委组织部“以区域化为抓手,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课题,组织开展“覆盖检修行动”,选派126名党建指导员、25名“第一书记”进驻“两新”组织。把“两新”组织党组织划分为示范、标准、一般、后进四种类型,实施差异化管理,总结推广豪迈集团“14168”党建工作机制等经验15项,打造市志愿者协会“红润凤城”等党建品牌10个,476个非公企业党组织中有62个实现晋位提升。 围绕解决党员表现评价难、作用发挥难问题,高密市创新扩大党员积分制管理“覆盖面”,在机关单位实行全员积分,并将其作为年度考核、评先树优的主要依据;在“两新”组织,与党员绩效工资挂钩;在商圈、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推行积分兑换等服务。同时,从“五星级”党员中评选优秀党员家庭101个,分别给予1000元现金奖励。坚持推行“四定三评双述一创”村居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星级评定结果与绩效补贴、任职年限和离任补助挂钩,不断提高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热情。推行“党员责任区”,947个村居的2.4万名党员参与承包责任区,按照“四必到四必访”要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3万多件。 围绕解决为民服务“浮在面上、悬在空中”问题,这个市深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内涵,推动“察民情解民忧、强基础促和谐”下基层大调研活动常态化,联户干部每月至少打一次电话询问群众情况,每年至少入户走访联系两次,确保联系不断线、服务不断档。把基层服务阵地建设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规划建设1100多处党群服务中心(站),市级和非公企业、社会组织3个党群服务中心,党务、政务、生产、生活“四位一体”党群服务平台,打造“步行15分钟党群服务圈”。创新网格化服务模式,划分1282个网格,2796人担任网格管理员、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和网格信息员,推动党建、综治、信访、安监等“多网融合”,实现网格员队伍一专多能。用活“党建+”发展模式,积极推广“大田托管”“社村联建”等发展模式为村集体增收。目前,该市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25个、托管土地达40.2万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