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高密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
难题如何不难解
滨海区开展货运专项检查
潍坊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坊子区人民政府负责同志接听12345热线群众来电公告
2018年1月17日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潍坊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预报
全省法院商事审判疑难问题研讨会在我市召开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人到12345热线受理中心接听群众来电
城区去除道路斑马线50处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北海路街道为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2018年01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系列评论之十



  本报评论员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为今年七项重点任务收尾,深刻表明了人民利益是经济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各级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着力打造“四个城市”,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市民生工作质量稳步提高,民生答卷亮点纷呈:民生支出比重保持在80%以上,全市剩余1.11万贫困人口基本脱贫,新增城镇就业11.2万人,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21所,新建全民健身设施1041处,创建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破案会战”和“打霸治痞”专项行动成效显著……老百姓腰包更鼓了,吃得更安全了,用得更放心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足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发展迈向高质量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范围更广、要求更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着力推动民生工作与时俱进,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市人民共同富裕。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关键是做到“七有”。幼有所育,实施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改扩建一批普惠性幼儿园和中小学,切实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等问题。学有所教,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立防控“大班额”长效机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繁荣发展。劳有所得,实施“乐业山东”计划,建立终身职业培训制度,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病有所医,加快推进健康潍坊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老有所养,深入推进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住有所居,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弱有所扶,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民生综合保险、大病保险等制度,提升困难群体保障水平。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既要强化政府保障,加大投入、保好基本,还必须把民生事业与发展民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挖掘产业潜力,满足中高端消费,培育消费新热点。去年我市消费占GDP的比重已达43.7%,而且以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表明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消费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新动力。
  扩大消费是全市经济工作的战略突破点。要扩大新兴消费,瞄准中高端市场,培育扩大旅游消费、文化消费、体育消费、健康消费、养老消费、教育培训消费,释放消费新活力。要提升传统消费,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领域,促进传统消费升级。要挖掘潜在消费,进一步释放我市产业、区位、交通、城市环境、特色餐饮及其他综合优势,搭建专业化、国际化高端营销平台,吸引更多外地人来潍消费,打造区域性消费高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从广大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一件一件办,一步一步走,就一定能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