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重症而忘我 |
——记昌邑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刘平 |
|
□本报记者 孙孔嘉 通讯员 魏培玉 重症医学科实施的是24小时无陪护,病人的治疗、护理以及吃喝拉撒等一切事物都归护士管,最重要的是,不但要“管”,还要“管好”。昌邑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刘平常说一句话:“没有富足的理论知识、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没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预见性,就不是一名合格的ICU护士。” ICU护士就像是一个上了发条的钟,拧上了弦,就开始不停地忙碌。2012年医院决定建设重症医学科,从科室布局到吊塔设计,从制度建设到护理流程全部都是首创。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她只能每日加班加点。一周时间,一边安排科室各种配套设施的布置,一边培训护理人员掌握呼吸机、监护仪、物理降温仪、振动排痰机等高精尖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危重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要求。很快科室迎来了第一名病人,病情非常危重,接到科室的电话已经是深夜,她还是迅速前往医院与值班医护人员认真研究病情,制定出妥善的护理计划,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时时评估病情变化,大家有条不紊,很快病人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科室成立初期,人员少,病情重,责任大,她每天随身携带排班表,时常在夜间随时调配护理力量。那时她的女儿刚上小学需要人照顾,但还是选择投入科室建设中,经常是回家时孩子已经睡了,早上孩子没醒就又去上班了。因为科室人员少,夜班时间长,她24小时听班,有时下半夜被叫来直接就忙到了凌晨,这样的工作状态一直持续了好多年。就连父亲生病了都无法照顾,父亲在本院住院,哥哥远在济南,应该是她尽孝道的时候,可是为了科室工作只能挤时间去探望,不能一直陪在父亲身边。科室需要她,病人需要她,她只能放弃小家选择大家。 科室每年都会有新护理力量进入,大部分都是一些刚毕业没有任何护理经验的年轻护士,一切又是从零开始。她根据每名护士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讲解理论,示范实践技能,随时抽查,时时监督,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每一批护理人员都具备了独立值班能力。现在重症医学科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收治范围也不断扩大,她也多次被评为“群众最满意的护士”,获得“窗口服务明星”等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