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海元
精神是作风的引领,又是作风的升华。全市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大会提出,要适应新时代要求,继续大力弘扬“四种精神”,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四种精神”的核心内涵和精髓要义,以“四种精神”凝聚转作风、促发展的新动能,开创敢担当、有作为的新局面,为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速“四个城市”建设提供精神指引。 担当进取、勇创一流,是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我们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就是要突出“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主题,培养领导干部敢于担当、有所作为的优良作风。担当进取、勇创一流首先要求我们“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求其精”,时刻不忘肩负的神圣职责,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以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概、义无反顾的决心,挑起组织交付的一切重托。其次要求我们“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当标兵、创一流”,始终奋发有为、不断追求卓越,高标准、严要求,向省内一流、国内一流看齐,与先进对标,与强者赛跑,在攻坚破难中彰显党员风采,在自我超越中争当模范标兵。 改革创新、敢为人先,是转换动能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面对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必须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确保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走在前列。首先要做到与时俱进,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论断,紧跟时代潮流,紧盯发展前沿,进一步提升境界、拓宽视野、提高标准。其次,还要敢闯敢试、锐意进取,敢于突破常规,打破思维禁区,着力破满、破旧、破窄、破僵,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领风气之先的锐气,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始终保持创业的激情、创新的活力、创造的追求。 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是抢抓机遇的迫切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弘扬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精神是全面融入国家开放发展战略,拓展对外开放新蓝海,抢抓发展新机遇的迫切需要。首先要坚持世界眼光,放眼全球、开阔胸襟,把潍坊放在全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坐标中考量,进一步更新观念、提升境界。其次,要保持包容万物的气度,大力破除观念壁垒,有效打击和清除地方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开放、统一的大市场,营造活力涌动、宽松自由的良好氛围。最后,还要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寻标对标达标,以开放提升新境界、引领新发展,同时要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崇尚法治、规范理性,是改革发展的坚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弘扬崇尚法治、规范理性的精神,是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改革发展行稳致远的坚强保障。一是要自觉尊法,要相信法律、信奉法律、崇尚法律,自觉以法为镜、以法为尺,彻底摒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志。二是要努力学法,以宪法为纲,行政法为要,立足工作实际,系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升法治素养。三是要坚决守法,坚持依法作为,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善为不蛮干,有为不浮躁,不越红线,守住底线。四是要积极用法,用法治眼光审视发展问题、用法治思维谋划发展思路、用法治手段破发展难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四种精神”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深刻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市上下要牢牢把握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大会部署要求,继续大力弘扬“四种精神”,在全市形成更加统一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不断为现代化强市建设目标增加正能量、汇聚新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