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效能革命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创新活力
改善软环境 增强硬实力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法治环境
全力营造干事创业环境
2018年05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效能革命



  ◎伍淑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新时代政务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创新动能,建设活力城市的关键着力点,是提高服务效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突破口。全市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暨“四个城市”建设推进会议强调,要释放改革活力,全面对标杭州“最多跑一次”改革,突出在流程再造、机制创新、信息共享上下功夫,力争利用一年左右时间达到杭州改革水平。
  “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具体深入,是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四个城市”建设的焦点,是群众期盼解决的热点,也是新一轮效能革命的重要突破点。其中,坚持流程再造是基础。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建设精简高效的政务软环境,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一流环境。注重机制创新是核心。从碎片化部门管理到整合协调的现代化政府治理,在体制机制创新的新常态下,机制创新才能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制度保障。强化信息共享是保障。在信息技术勃兴的时代背景下,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才能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倒逼政务流程再造,显著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之所想,政之所向。“最多跑一次”改革只有聚焦群众需求,聚力流程再造,才能筑牢新旧动能转换基石。一方面要更新理念。新时代有新使命,新征程需新作为。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要着眼于新旧动能转换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敢于”的担当精神,着重从传统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强化整合性治理观念,开放性治理逻辑,重塑公共行政价值,将服务群众作为改革的共同价值和精神内核。另一方面要优化结构。没有蜕变就没有新生。同样一件事,如果流程结构过于复杂或者顺序颠倒,办事效率就大打折扣。引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现“最多跑一次”目标,要坚持全面调研,体验式暗访,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全方位掌握本市“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现状、重点、难点,整体谋划,推陈出新,确保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坚持多方研讨,开设“最多跑一次”改革专栏,组织政府部门对现有职能进行一次全面梳理,组织专家学者对我市现有改革结构进行全方位解读,出台适合我市改革的结构优化方案;坚持标准先行,编制详细的技术指南,具体到一件事,一个窗口,一个流程,一套标准,全面指导结构优化具体事项。
  以整合协作为原则,撬动政府机制创新,全力保障政府高效有序运转。机制创新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生命线”和“动力源”,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制度保障。有些看似技术层面的问题,实则是机制障碍影响了效率,降低了质量,导致群众意见很大。要打破条块分割的部门分治,充分发挥机制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撬动作用,形成“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整合性治理格局。一是要着力构建纵向层级上的主动协调机制,向上争取授权,向下主动放权;二是要构建横向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协调解决某一个共同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三是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考核是“风向标”“指挥棒”,特别是外向考核,全面引入现场满意度打评、电话回访等外源性压力评测机制,由外向内监督,促使部门改革不止步,服务群众不停步;四是要构建第三方共享协作机制,整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改革,充分凸显社会组织、团体、个人等的技术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人才优势,全方位整合资源,多层次融入改革。
  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手段,推动数据共享,着力提升发展整体效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释放的技术红利,为“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了技术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要破除难题,疏通堵点,就要坚持“互联网+政务服务”,打破数字垄断,破除信息孤岛,拔掉数据烟囱,实现数据集成整合。技术支撑上,打破部门壁垒,建立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制定数据共享应用标准体系,充分探索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技术手段,增强数据共享时效性,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组织管理上,建立纵向横向信息资源共享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确保数据对接及时,部门参与度提升,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人才队伍培养上,加快构建育才、引才、用才、留才一体化的人才工作格局,注重建立健全懂技术、懂运用、懂治理的新型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机制,为改革夯实人才基础;基础设施建设上,探索建设“百姓之窗”,将自助政务服务智能终端机器人扩面到村,在每个村培养打造一名政务服务线上“店小二”,实现“保姆式”服务纵向到村,实现群众办事零距离,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安全监管上,明确数据共享应用的责任和义务,建立数据使用的反馈协调机制、跨部门跨业务使用授权机制,使用权限管理机制、数据使用全流程监督机制,多维度确保数据共享安全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