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2018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首个议题就是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作出部署。与此相呼应,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聚焦改善营商环境。今年3月,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暨“四个城市”建设推进会上提出了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任务目标。我们要对照新旧动能转换和“四个城市”建设要求,对标先进城市营商环境标准,认清现实,找到差距,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四个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着眼放活市场,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不放,市场不活。简政放权是放活市场经济的关键一环,也是我们服务型政府和活力城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简政放权放得好就能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有效节约资源和防止吃拿卡要,但放得好还要管得住,简政放权不是放任不管,对该下放的一定要放到位、该管理的一定要管到底、该取消的一定要坚决取消。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就放宽市场准入作了“六个一”要求,那就是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事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就潍坊来看,2017年全市公布“零跑腿”和“只跑一次”改革事项329项,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75%,实现“三十一证合一、一照一码”。对照“六个一”标准要求,对标东莞、杭州、青岛、济南等先进城市经验,虽然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但营商环境是一个重大的变数,在当前全省开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面前,要想走在全省前列,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审批效率、“互联网+政务服务”、数据互联共享、企业税费削减等方面迎头赶上力争超越,争取做到在全省范围内审批项目最少、审批时限最短、收费标准最低,让高效的政务环境成为我们的品牌,让最具活力的市场环境成为我们的金字招牌。 精准施策,提高营商环境的用户体验度。改善营商环境,最根本的考核标准还是要看企业满意不满意。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了很多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但成效差异显著,其中成败的关键就是要看政策能否落实到位不走样。政策出台了很多,哪些落实到位了,哪些没有,没有落实到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有政策、无结果,有承诺、不兑现现象。如果这些问题不弄清楚,出台新政策,就只能是走过场、做样子,不会有好的效果。就潍坊来看,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暨“四个城市”建设推进会上部署了开展对现行政策文件的全面梳理,我们还建立了软环境指标考核体系等科学评价标准,一系列举措让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实惠,但企业用户对优化市场环境的体验还不够强。我们要进一步树立产品经理意识,从政府内部考核导向转变为用户评价导向,从注重政府内部的评比、考核,到更加注重改革之后企业有没有真正得到实惠。要加大力度推广发扬杭州“店小二”服务经验,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服务保障机制,深入落实部门单位精准对接企业,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等制度,向规模以上服务企业派驻服务企业经理人等创新做法,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保姆式”贴心服务,确保我们出台的政策落实到位不走样,赢得企业用户对我们营商环境的好口碑。 做好进退辩证法,培育充满活力的市场创新主体。改善营商环境是基,培育创新主体是本,改善营商环境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增强城市发展活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肥沃土壤,为新旧动能转换和“四个城市”建设提供发展新动能。对此,我们要强化共生思维,善于算大账、算长远账,立足于先“舍”后“得”,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严格设置安全、环保等各项指标标准底线,敢于对耗能高、污染重、效益低的不良企业动真碰硬,对达不到标准的要坚决退出市场。要保持开放的思维模式,欢迎、吸引、服务外来投资者,让新产业、新动能在潍坊落地生根,促进产业优胜劣汰、持续升级。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好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要求,加强法治市场建设,加大对不正当竞争等市场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保驾护航,让真正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的企业成为经济发展领导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