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圣向党”传红色基因 |
——寿光市圣城小学党支部开展“红心向党”系列活动 |
|
□本报记者 邵光耀 通讯员 邵学刚 杨永军 近年来,寿光市圣城小学党支部积极打造“崇圣向党”基层党建品牌和红色德育品牌,将“三红工程”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红色堡垒”作用、党员教师“红烛先锋”作用,创新性开展了“红心向党”系列活动,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筑牢党支部“红色堡垒” 全面贯彻实施“三红工程” 主题文化铸就红色德育品牌。学校组织全校党员教师和党员家长,通过座谈会、网络征集等方式,进一步梳理、提升学校的党建品牌和红色德育品牌——“崇圣向党”。学校党支部还创新性的构建了“崇圣向党”主题雕塑,并结合学校实际,制作了“崇圣向党——圣贤少年”“崇圣向党——践行价值观”“崇圣向党——爱我中华”三大校园主题文化,定期对师生进行红色教育。 红色教育根植育人载体。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到孟良崮革命纪念馆和马保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红色体验教育活动。今年组织了近500名学生分批到巨淀湖瞻仰抗日革命纪念碑,进行“红色教育”研学活动,让红色教育植入学生们的心灵。 发挥党员“红烛先锋”作用 做带起团队的“领头雁” 红烛先锋发挥头雁作用,“圣贤教育”成为学校的亮丽名片。该校组建了全校所有班级参与的“圣贤教育”团队。利用圣贤学堂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党史国史进行教育,形成课程,常态开展。2017年,学校获得全国“校本德育创新联盟”基地学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学校,还被表彰为山东省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 在学本课堂推进过程中,该校党支部认真落实“党员导师制”和“党群联动制”,学校34名党员全部工作在教学一线,并主动亮身份、亮岗位、亮职责、亮成效,积极参与9个学科的师徒结对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育人方面发挥了“红烛先锋”的作用。 “红烛先锋”点亮自己,带起团队。优秀党员张玉芝浑身散发着正能量,每天在学校教师微信群中发送“早安正能量心语”,激励全体教师为了孩子们用心工作、快乐工作,激发了团队满满的正能量。从去年9月份起,她担负起了学校56个班主任的“班主任教练”的职责,利用班主任会议“以训代会”,带领年轻班主任尽快掌握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师生沟通的技巧和艺术,被年轻班主任们亲切地称为“总教头”。每天下午放学后,50多名年轻教师都会带着一块小黑板,到张玉芝老师的班内练习,她进行讲解、陪练、点评,再进行“晒作业”活动。 “红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 做现代圣贤好少年 “圣贤教育·十星闪耀”习惯养成活动月初显成效。该校以“读圣贤经典书,学做圣贤人”为主题,组织教师编写了《经典浸润心灵》系列校本教材,以晨诵、午读、晚分享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传统文化,立志做圣贤之人。“我发现孩子越来越懂事了,知道心疼我们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在家里还提醒我们节水、节电……”四年级家长张建云说。 “童心向党·党史国史进校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圣城小学党支部开展的“童心向党·党史国史进校园”活动开展现场,党员教师马爱玲正在党史国史主题墙边给学生讲解共产党成立、发展和壮大的这段历史。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景式展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让学生们身处校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进行“红色教育”,在学生们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 创新活动形式,开展红色教育。学校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德育教育结合,积极开展童心向党“五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党史国史书籍,观看一部党史国史影片,宣讲一个党史国史故事,唱一首党史国史歌曲,撰写一篇党史国史作文。同时,以“少先队活动”和“小记者活动”为载体开展“寻找红色印记”“采访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等实践采访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实用有效的载体丰富青少年学生的党史国史知识,增强爱党爱国信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