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婷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6月29日,市委召开十二届六次全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强调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担当作为推进改革,既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又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当好改革实干家。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关键看领导干部如何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勇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全市领导干部作为各项工作的先行者、推动者和落实者,是干事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既要勇于担当,还要善于作为,不仅要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还要提高政治站位、狠抓工作落实,更要守好容错底线、不触纪律红线,争做有决心有担当的改革实干家,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 勇于担当作为,要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的禁锢是改革的最大障碍。推进改革开放,首先要抓住思想解放这个根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胸怀,大胆解放思想,打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实现真正的思想解放,使改革开放在解放思想中奋进。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拓创新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改革开放作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抱着迎难而上、不计毁誉的闯劲干劲和担当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增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面对改革中的深层次难题,面对工作中的具体矛盾,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敢于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争当改革促进派,主动接受挑战、勇于担当作为,敢破敢立、敢闯敢试,大力支持、鼓励和保护改革实践,在改革中探索新路子,创造新方法,努力创造经得住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勇于担当作为,要提高政治站位、狠抓工作落实。政治站位,是“四个意识”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名党员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在改革开放事业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提高对改革开放重要性、紧迫感和责任感的认识,敢于担当、协同配合、抓住关键,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在具体工作中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在改革落实上投入更多精力,狠抓工作落实。对确定的改革事项,要一件接着一件干,带头抓、亲自抓、一抓到底,做到亲力亲为抓改革,俯下身子抓落实,确保中央和省、市委改革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各项改革工作协同推进。 勇于担当作为,要守好容错底线、不触纪律红线。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提出“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强调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改革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担当,让担当有为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也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然而,容错决不是无目的、无原则、无底线地包庇和纵容,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精准把握“三个区分开来”的底线,厘清“是否履职”的问题、“怎样作为”的问题以及“为谁而错”的问题,始终坚守容错免责的原则和底线。在先行先试中把握好“知错就改,不明知故犯”的底线,同样的错误不能一犯再犯,应当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在进行改革创新时要在大胆探索试验的同时守住“令行禁止,不我行我素”的底线,不能对国家法律和上级规定置若罔闻;在推动改革发展中,要坚守“干净做事,不谋取私利”的底线,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守好容错底线,始终不触纪律红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