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北海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麦 子
土台子戏
爱的心灵倾诉
一棵桃树
潍坊感想
2019年05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麦 子



  ◎大福小桂

  许是出生于困难时期的缘故,从记事起就对麦子有一种近乎疯狂的亲近。小时候盼着过年,除了盼着学校放假能赶集看光景,更多的是盼着能吃上白生生、香喷喷的大饽饽。咬一口满嘴香,还带着淡淡的甜味儿,细细品、慢慢咽,是童年时光里最惬意的享受。
  这一切都来源于麦子!从秋天种下的一粒麦子到来年夏天长成一株麦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经过两个年头的等待,还有四个季节的劳作。这个漫长的过程有太多的艰辛,也有太多的故事!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不管气温高低,墒情好坏,先人们总结出来的这句种麦谚语,千百年来总是八九不离十的。当一早一晚天气开始变得凉爽,树上的叶子渐渐发黄,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满了生产队的场院,人们便开始了种麦前紧张而忙碌的各种准备:先是套上大黄牛拉着铁犁满地跑,把大片的土地深翻一遍,然后组织妇女孩子将地里的玉米茬子一个个拣出,大块的坷垃一个个敲碎。这些活儿干完,便一边晾地一边等墒情了,地太干或太湿都不适宜播种。突然有一天生产队的老人说行了,人们便推着、扛着、提着干活的家什来到田地,有的扯线打畦埂,有的拖着耙子耙地,有的扶着耧播种。一个生产队七八十口子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心急火燎地忙活起来。秋天空旷的田野上,呈现出一幅和谐劳作的幸福景象!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这个时候万万马虎不得。
  麦子种上了,人们顿时松了一口气。因为年前只需浇一遍封冻水,麦田里就没什么活了。随着年关越来越近,东村西庄的集市热闹了起来,女人们三五成群说笑着、打闹着买鞋、扯布,给忙了一年的家人,特别是孩子们缝制过年衣裳,男人们则挎着筐子、提着篮子割肉、买鱼、打酒,准备好好犒劳犒劳省吃俭用了一年的家人。他们知道,农民就是个操劳的命,过完年不出正月又要开始劳作了,第一件事就是给干渴了一冬的麦田浇水。春雨贵如油,要是老天爷可怜庄稼人下场透地雨该多好!如果老天爷不帮忙呢,就要拉着抽水机湾塘、河沟、机井到处“打游击”了。先是返青水,接着是拔节水、扬花水、灌浆水,一遍都不能少,尤其是前后两遍水格外重要。浇了返青水的麦田,麦苗返青快、分蘗多,灌浆水则保证麦子籽粒饱满、产量高。浇水时间集中且水源有限,抽水机白天晚上连轴转,白天浇地还好,到了晚上就没人愿意干了,无奈之下只好增加工分。这样一来,虽说黑灯瞎火特别辛苦,但一晩上记两天工分还是很合算的。故夜里出来上茅房总是听见村外抽水机突突地叫个不停。
  随着天气一天天暖和,麦子长高了、抽穗了、扬花了,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见面打个招呼嗓门又高又亮,“今年麦子长势不孬”“要比去年增两成呢”“再有十天半月要开镰了吧”……小村庄里弥漫着浓浓的对丰收的期盼与渴望。也是,从去年秋天播下种子,又是浇水,又是施肥,又是打药,操持了大半年,眼看着就要收获了能不高兴?性急的人们把镰刀磨了一遍又一遍,队里的晒场被碌碡碾压得又亮又平,还有马车、地排车、手推车,都拾掇得妥妥当当。生产队长坐不住了,一天往麦田里跑两三趟,掐几个麦穗,用手掌轻轻搓去麦壳,把麦粒放在嘴里慢慢嚼着、嚼着……直到有一天感觉可以了,一声开镰,千军万马便顶着星星、握着镰刀,打仗一般涌入还朦朦胧胧的麦田。男人一人一畦,女人孩子两人三人一畦,挥动镰刀,你追我赶。割麦子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不一会儿便腰酸腿痛,大汗淋漓,汗衫子湿透了又烤干了,泛起一片片白碱;脸上除了眼睛其他地方全是汗水、泥土,分不出谁是张三李四;胳膊上被麦芒扎得到处是血点,汗水一浸火辣辣地疼!但再苦再累也没一个人抱怨,他们知道,麦熟一晌,熟透了的麦子不马上割倒,遇上“干热风”或连阴天,到手的粮食就飞了!割麦子就是虎口夺食,必须争分夺秒,一刻也不能停歇!
  等到麦子进了场院,揪着的心放下了一大半,但也不能大意。“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要趁着天晴阳光足抓紧晾晒、脱粒,否则阴雨天一来,麦子捂了、霉了,大半年的心血可就白忙活了!记得那时都是白天翻晒麦子,晚上扯上电灯脱粒,常常干到十一二点,有时到了下半夜,实在困了累了顶不住了,往麦秸上一躺,立马打起了呼噜。有时还做梦呢,梦里美美地吃着新麦子饽饽,又甜又香……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