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丽丽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全市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争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排头兵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唯有按照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的部署,把握好综合试验的基本要求,促进产业融合、资源聚合和功能综合,才能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加快培育综合竞争优势。 科学规划,系统推进,加快实现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农业开放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市依据《潍坊市农业“新六产”发展规划》,通过“5566”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实现综合收入150亿元,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350亿元,农产品物流额869亿元,成果颇丰。但在实践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产业融合度不高,竞争力不够强的问题。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首先是要聚焦“三链重构”“两大重点”“四型发展”,统筹布局,合理规划,确保综试区农业开放发展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是要聚焦品牌提升工程,坚持高点定位,高标准打造,以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为路径,为企业铺路架桥,做好宣传推介,在“三品一标”创建领域不断开创新局面;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要聚焦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解决我市新型经营主体“有群山而无高峰”的困境,以实施“22242”示范创建工程为抓手,帮助新型经营主体在综试区落地生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强新型经营主体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为加快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要持续聚焦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产业融合发展保驾护航。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改变体制机制方面制约农业发展的多头管理,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加快落实“一次办好”服务,推动农产品信息流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体制,整合要素,全方位推进资源聚合。农业资源聚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开放共赢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要加快集聚人才、土地、资金等资源的深度整合,必须在现有条件下,解放思想,立足综试区实际,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加大扶持力度,激发内生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围绕“地怎么用”的问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三变”改革为抓手,通过制度创新,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流转,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通过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把闲置的农房更好地利用起来,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更开放包容的空间。二是围绕“人如何引”的问题,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等各类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到综试区来落户;另一方面要通过机制创新,激发广大农民生产创造的积极性。农业农村发展关键在农民,要坚持农民主体、激发潜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善于听取农民意见,切实保障农民权益,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工商资本拉动,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放手激发他们在新时代的创业、创新、创造潜力,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综试区发展的动力。三是围绕“钱从哪来”的问题,完善相关制度,发挥政策工具的杠杆作用,引导工商资本流向农业,以更宏大的境界格局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开放发展,为综试区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开放合作,强化支撑,深入落实功能综合。功能综合是开放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市场。综试区的打造,为这四大要素有机联结、有效整合,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和抓手。要推动综试区在落实功能综合上下功夫,进一步夯实综试区功能定位,不断形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全国农业对外开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样板、新经验。要以打造农业科技国际合作聚集区为先导,持续推进建设现代农业科创园,国际院士谷,农业及食品产业大数据中心,农业孵化培训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等功能园区和平台建设,为加快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提供有力支撑。要以打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聚集区为基础,立足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特色种养、农资装备、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优势产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田园生态综合体,进境水果、肉类和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搭建农产品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农业功能;要以打造农业新模式聚集区为依托,按照核心区的功能定位,配套完善公用保税仓储,冷链物流保税展示交易及配送、跨境电商等功能,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拓宽农业发展新领域。要以打造农业总部聚集区为纽带,强抓深化国际合作新机遇,发挥东亚畜牧交易所,国际食品展示交易中心,中美食品与农业创新中心,综合农业创新培训中心等国际高端合作平台,在农产品贸易、技术创新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国际合作,搭建好面向重点国家的农业投资合作平台,推进产业链向境外延伸,创建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全面提升开放发展质效。 (作者单位:潍坊市委党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