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门联动施策 服务监管并举 |
——高新规划分局创新方式方法打造城市规划“高新模式” |
|
□本报记者 于哲 城乡规划批后监管,对于实现城市规划的既定目标及维护公共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建设项目批后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工程项目的规划批后监管,及时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规划项目中出现的违法行为,高新规划分局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执法就是为民”的工作理念,狠抓建设工程批后监管工作,加强批后建设工程的核查认定,对审批建设项目做到“检查不松懈,违法不手软”,确保规划落地不走样、不变形,有力地维护了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城市规划以人为本。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因小区车位不足,导致无法进行规划验收,进而影响老百姓办理房产证等突出问题,该局积极寻求对策,层层压实责任,着力从体制上解决问题,制定《潍坊高新区居住区配套与住宅同步开工同步交付实施办法》,加强规划批后监管。 对新建项目,该局严格按照《办法》要求,将重点控制环节前移至开工验线、预售、主体验收三个中前期环节。制定建设项目开工交付时序计划,推行组团化开工、组团化交付,待组团配套工程全部交付后再对预售控制的住宅予以解控,确保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不掉队”,切实维护居住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开发企业擅自变更停车方式,甚至减少停车位是广大市民尤为关注的问题。2019年,高新区某项目将规划审批的立体机械停车位擅自变更为普通停车位,停车位数量达不到规划审批要求。针对上述情况,高新规划分局在移交执法部门处罚的同时,立即责令建设单位提报项目停车位整改方案,通过在小区其他地方补建停车位的方式进行整改,确保满足业主停车需求,赢得广大市民纷纷点赞。 按照“事前防范、事后检查”的原则,该局加强了对违法建设行为的预防和查处力度,把批后监管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减少未批先建、批建不一等违法建设现象的发生,确保项目按规划条件和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要求实施好、建设好,逐步实现规划依法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避免将矛盾积累到最后。 积极创新监管机制,健全规划批后监管推送平台。借助规划管理审批平台,高新规划分局推动建立了包括住建局、综合执法局、城管中心、工程监管中心及各街道等17个部门信息共享手机平台,将用地规划、单体建筑、景观市政方案及联合验线、综合验收等规划事项及时推送至手机端,实现项目批后信息及时共享、项目建设中监管部门随时查询、建成项目验收信息随时查阅的高效快捷联动机制。促使各部门间审批、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切实解决审批与监管之间存在的“脱节”问题,确保规划批后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借助社会力量参与批后监管,建设第三方巡查服务体系。对应规划审批内容,由第三方机构核对规划执行情况协助分局进行巡查,对辖区内在建项目,进行以地下车库为主的拉网式巡查。截至目前,今年分局共组织批后监管巡查6次,已完成对11个在建、新建项目,51个单体的巡查监管。期间,共发现问题5处,并已完成整改。 部门联动巡查,加强项目过程监管。为确保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走样,高新规划分局联合住建、执法、工程监管中心、街办等单位成立“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监管巡查小组”,各单位指定专人,专门负责互动联络、信息通报及执法巡查工作,巡查小组对项目放线、验线、层数、外立面、出入口位置等进行定期巡查,发现建设项目与规划批准不一致的,及时责令整改,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