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爱的“唠叨”
寻找阅读的“钥匙”
新形势下做好人才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广泛征集中共山东早期党组织相关文物和史料的公告
在仲夏
沾满邮票的乡愁
2020年07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阅读的“钥匙”



  ◎王乐成

  读书,胜过吃饭,胜过结婚。乍听这话,有点心惊。耸人听闻不是?
  张炜说:读书少就是没出息。阅读比写作重要,读就读经典。他十年坚持着每日阅读四五万字的阅读量。
 ?女诗人路也说:读书是我度过生命的方式。读书比写诗重要,比旅行重要,比结婚重要。看看,路也就是读书胜过结婚的母亲。
??读什么?张炜回答说:时间太快,人生太短,阅读太贵。读经典很重要。
  何为经典?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既包括文学、历史、艺术,又包括宗教、哲学等著作。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告诉我们:“只应该去读那些咬人和刺人的书。如果我们所读的一本书不能在我们脑门上击一猛掌,使我们惊醒,那我们为什么要读它呢?”
  “一本书必须是一把能劈开我们心中冰封的大海的斧子。”
  卡夫卡这位被誉为现代文学先驱的小说家,文学上他读海涅、托马斯·曼、福楼拜、爱默生、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高尔基、狄更斯、左拉、司汤达等作家的作品,还读中国李白、杜甫、苏东坡的诗歌,读《论语》《道德经》和庄子的《南华经》等著作;哲学上他读尼采、帕斯卡、弗洛伊德和克尔凯郭尔等人的著作……
  笔者最早接触卡夫卡的作品,是他的名篇《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从梦中醒来,变成一只巨大的甲壳虫,主人公悲戚的命运,的确给人的是“咬人”“刺人”“斧子”的冲击,这不是一般的震撼。
  可你再读卡夫卡其他的作品,不论是名篇《乡村医生》《在流放地》,还是《判决》《骑桶者》,都如坠云雾,至于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真可谓难识庐山真面目。
  一时读不懂,不意味着永远读不懂。读懂,需要个前提,需要掌握打开作品大门的“钥匙”,这钥匙囊括着作家的成长经历,思想形成,创作背景等等。于是我找解读卡夫卡的“钥匙”。2013年春购于京城石景山旧书市场的《“地狱”里的温柔:卡夫卡》(林和生著)成了首选。作为学者、教授和心理学家的林和生,视角独到,另辟蹊径,是从心理学、精神分析和哲学的角度,来解构卡夫卡的性格和思想演变形成的脉络,去诠释卡夫卡小说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定程度上,帮我加深了理解。
  读过一本传记,就掌握了阅读卡夫卡作品的“钥匙”?就能灵活使用这把“钥匙”?似乎也不很自信。暂时读不很懂,说明还有进步的空间,就像作家张争光读不懂阿根廷的博尔赫斯。
  林和生在传记里说,卡夫卡喜读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华南经》,估计卡夫卡也读得磕磕绊绊,理解起来,那也堪比来中国重走李太白笔下的蜀道。
  写到这,自然联想起自己读的《道德经》,尽管能背诵二三十节,可真正能理解的,理解透彻的,又有几何?尤其那个270字的佛学文化经典《心经》,倒背如流里,能理解几句呢?说起来,岂止是尴尬。
  读一些有难度的书,这是学者钱穆的建议。读书也需经常自我挑战,即有意识地给自己加压。每一段时期,啃一两本有难度的作品,尤其名著,比如读《道德经》,读卡夫卡的作品集,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像开始探访一处幽秘的洞穴,去涉足原始森林的趣味险境,会有诸多神秘和刺激在等待你,我们何妨去试试?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