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溯1800多年,海拔仅百米余的朐山下,曾盘过一条龙——华歆龙头,管宁龙尾。彼时,高唐县华歆少年意气,离家500多里慕名“奔袭”临朐,只为与管宁同学、交友。 踏上各自认定道路前,龙头与龙尾同出同进,同行同止,同起同寝,曾有过一段甜蜜时光。一旦割席断交,则聚是一条龙,散是两条龙。 一条龙,游弋人世,散淡立身,光照千秋;另一条龙,巍立朝堂,经纶事务,誉满华夏。 一 管宁以道德立身,乱世里留一颗读书种子,是学者钱穆眼中的“三国第一人”。但这种推崇无法掩盖与华歆绝交过程中他的歇斯底里。 分歧的根源,是锄地遇到的那块金子:管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歆则“捉而掷去之”。管同学视若无睹,似是没看到。华同学却忍不住,拾起来,瞅一眼才扔了。于是,管宁便认定,华歆对物质诱惑的抵御能力太差。 “黄金事件”后第二幕,便是割席断交:车马轩冕过门,宁“读如故”,而歆“废书出看”。结果,管宁愤愤然割断席子,恨恨道:子非吾友也,与华歆正式绝交。其愤懑、厌恶之情跃然纸上。 管宁、华歆的分歧,关键在心静与否。管宁志在做隐士贤者,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而华歆志在功业前程,到人世间泥潭里多打几个滚,沾染一身烟火气,才有直面人心鬼域的本事。所以,让华歆静心困守书斋,与催迫管宁身居班列,同属强人所难。这分歧,是两种信仰的对立,尖锐,且不可调和。 管宁和华歆将用各自一生证明这一点。割席分手后,龙头、龙尾便踏上了迥异的道路。 二 管宁割席,割出人格高洁、卓然独立、遗世高翔的标榜,还一脚把华歆踹进贪慕虚荣的舆论泥潭。 华歆作何反应?他以一身正气、一生清廉为自己正名:泰山不是垒的,龙头不是假的,做官也能不贪钱的。汉末魏初,华歆在纷乱扰攘的政治斗争中成长为德才兼备、官声民望双突出的政治家。论官声,汉灵帝、汉献帝重用,袁术、孙策倚重,跟了曹操,一会一提拔,代荀彧为尚书令,当军师当御史大夫,被曹丕拜相国,当司徒,当太尉,位列三公,成“一世之伟人”。论民望,当豫章太守时,扬州刺史空缺,老百姓闻声而至,自发聚集到府前,共推他当扬州太守。若非坚持朝庭无任命不上任,华歆或许将成为史上首位“民选刺史”。正史对华歆不吝溢美之辞。《三国志》陈寿的评语是:清纯德素。曹植则说他“清素寡欲,聪敏特达。存志太虚,安心玄妙。”作为干部,获得朝野一致推崇,一定不只是偶然。 虽然当初多看一眼金子,招来管宁同学鄙夷不屑,虽然身居高位,不缺乏腐化机会,但华歆一生清廉自守。自地方上调中央,千余故旧同去送金,他紧急召集人群:我孤身上任,千里单骑,身藏千金,盗贼横行,怀璧其罪,你们这是要害我?于是,大伙心领神会收回财物。熟谙世道人心,不以他人尴尬为代价换取名誉,既于谈笑风生中保存亲友的体面,又巧妙拒绝“献金”,比较管宁,同视金钱如粪土,其处置方式,无疑展示出政治家的风范。 当上司徒、太尉,华歆本色不移,皇上赏赐,赈济穷苦,三公之家“无担石之储”;皇上赏女人,随其另嫁。更为“骇人”的,皇帝曹丕为防止自己的老太尉衣不蔽体,常赐给衣物。常俸外不取一毫,华歆以行动隔空喊话少年管宁:管龙尾,这才是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 三 为官的,一辈子达官显贵;为鹤的,则一生闲云野鹤。 纵观管宁一生,屡被推荐,屡被征辟,都坚辞不就。终其一生,虽身处乱世而人格独立,从不考虑和光同尘,未与世俗同流合污。20余年间,曹魏几代帝王,曹丕、曹叡直到被熬死,也没把管宁召来;陈群、卢毓、华歆轮番点名推荐,也没把他说动心。 彼时,还没有干部任用条例,九品中正制不过草创,用人并不太讲规矩,更不重程序,感觉谁合适,搞个推荐,举个孝廉,说用便用了。而曹丕大手一挥,赏官太中大夫,秩比二千石,相当于太守。管宁坚辞。 嫌小?光禄勋,居禁中,宿卫之臣,总领宫内一切,显官显职。管宁坚辞。 还嫌小?那让他当司徒?曹叡说,隐士一步到三公,跨度有点大,蹲蹲苗吧。 蹲苗的结果,是继任皇帝曹芳“安车蒲轮,束帛加玺”再聘,依旧诚意满满,这次该应召了吧?对不住,84岁,老夫要死了。“翩翩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家”说的别人,非我管宁。 终其一生,管宁未出仕。苏轼叹道,手握权柄的曹氏父子,在他眼中不过跳梁小丑:“怀宝遁世,就闲海表,其视曹操父子,真穿窬斗筲而已”。魏明帝则评价他“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不必帽子戴头、不必权柄在手,人群便自动聚集麾下,清誉潮水般涌来,这叫非权力性影响力。管宁一生,活得干净纯粹,活得高贵脱俗,活出读书人应有而不能有的风采和境界。 四 割席后,华歆忙于庙堂政务、公事民生,管宁忙于静心隐居、读书讲经,各自忙碌。而华歆始终牵挂管宁。刚扶曹丕坐稳帝位,便大力举荐管宁,曹叡甫一继位,又大力举荐管宁,而且,是把自己的太尉让给他。可见,华歆对管宁,是始终觉得他很行。管宁的态度,则是我知道我行,但不想与你们一起行。志不同则道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或许,终其一生,华歆都没想明白,从割席那刻起,管宁便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路,前尘往事,也便只能搁置记忆里。 让往事随风,都随风。志向不同,是没法捆在一起前行的,这一生,行或不行,都不再与你同行,即便我们曾是一条龙。梁启超说,吾爱故人,吾尤爱自由。所以,别只盯着割席断交,大道朝天,各走一边,互道珍重,分道扬镳,其实,多么好。就像求财的得财,求官的得官,求平安的得平安,求寿的得寿,多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