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长效机制 完善分类排查 完善分类清单 |
下营镇着力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
|
|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袁义强)为进一步加强返贫致贫监测,开展针对性帮扶工作,昌邑市下营镇着力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树牢底线思维,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精细化、常态化管理。 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到位。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和帮扶落实及脱贫成果监测分析常态机制,紧紧围绕农户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帮扶政策落实以及返贫致贫风险变化等主要指标,落实长效监测跟踪机制,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完善分类排查,动态监测到位。社区、村一级监测,由社区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具体抓。各社区、村坚持每周以家庭为单位对所有户进行走访,摸排收集存在返贫风险的对象,上报镇扶贫办,由扶贫办工作人员实地核查;帮扶责任人二级监测,每月帮扶责任人,通过实地走访或电话访问等形式对所包靠贫困户至少开展一次沟通交流,及时了解贫困户基本现状;镇级三级监测,镇级结合每个月开展的常态化防贫重点对象排查和动态监测,按照认定的标准和程序将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人口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及时纳入监测帮扶范围,实行定期检查、动态管理,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完善分类清单,帮扶责任到位。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是“王道”,注重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是“硬核”。下营镇坚持把“产业就业、技能提升”结合起来,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增强“造血”功能,持续提高群众增加收入的能力。对各村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监测对象,组织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技能水平;积极发展增收产业项目;动员企业、专业合作社、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带动监测对象投身生产,吸纳更多有劳动力的监测对象在当地核桃园、中草药种植基地等产业基地就业,切实增加工资性收入;积极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激发对有劳动力的监测对象的内生动力。落实好政策性兜底保障,对监测对象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救助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同时,在医疗、教育、住房、饮水安全、兜底保障、扶志扶智等方面坚持分类管理、因户施策,采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措施开展针对性帮扶,切实落细落实帮扶措施,做到“户户有帮扶机制,人人有防贫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