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资源要素 贴近群众需求 |
醴泉街道聚力拓展文明实践新境界 |
|
|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凯 实习生 王潇可)高密市醴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出发点,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强化精神文明和公共文化两大建设,力促“保障+制度”“阵地+活动”“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和创建活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呈现蹄疾步稳的良好态势。 突出“保障+制度”,搭建文明实践新平台。该街道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每年安排工作经费30万元用于日常工作及活动开展,党工委书记亲自担任文明实践所所长,每季度定期听取各社区工作汇报并研究、部署、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通过经费、组织的有力保障,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功能充分发挥,村级文明实践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步提高。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倡树“说了算、定了干”的工作导向。完善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移风易俗、文明创建、典型选树等工作制度,以制度刚性推动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有序开展。 重视“阵地+活动”,开创文明实践新局面。丰富文化活动室、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道德讲堂、百姓学堂、四点半学校、好人工作室等约20个面向不同群体的文明实践场所阵地,发挥离退休老干部、退伍老战士、劳动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人才优势,定期在上述场所阵地开展理论学习、健康讲座、文化传承、家庭教育等实践活动。结合“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把文明行为导入群众日常生活,激励引导广大群众传承良好家风和醇厚民风。去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文明信用工程巡演、广场舞大赛、农民丰收节、中老年健身太极拳展演、戏曲进乡村等一系列文体娱乐活动300多场,群众参与热情高涨。 用活“志愿+服务”,引领文明实践新风尚。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为引领,以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为基本要求,打造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队为骨干,各社区、村居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小队全覆盖的志愿队伍架构,为开展好各类志愿服务奠定坚实基础。将文明实践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依托“好人家园”服务载体,邀请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成员吴宗海、全国优秀复原退伍军人冯涛、潍坊市十大孝星蔡洪信等街道涌现出来的先模人物走进“百姓学堂”,讲述他们修身治家、创业奋斗的故事,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同时该街道结合今年重点工作,先后组织志愿服务中队400多名志愿者参与到新冠疫苗接种宣传发动、公共场所免费停车志愿引导等行动中来,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000小时,有力助推了各项工作迅速落地见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