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潍水岸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明宣德款青花碗: 青花翘楚 大明“宫瓷”
乐道院“三张”迎解放◎邹丰强
我和《人民日报》的半生缘
家乡的三孔石拱桥
2022年01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乡的三孔石拱桥



  ◎曹振明

  华夏广袤大地上记录“桥”的文章数不胜数,小学时代的课本中,有闻名遐迩的赵州桥,还有天堑变通途的南京长江大桥,桥不光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更突出了劳动人民的神圣与智慧。
  在我们村,有一座六十年代的石拱桥,它虽然没有“赵州桥”历史悠久,也没有“长江大桥”雄壮,但它在低吟浅唱的护村小河上,默默守护着村庄。这座桥任劳任怨地陪伴了父老乡亲们半个多世纪。是它托举着学子踏上漫漫求学路,是它期盼着在外的游子回家换棉衣,又是它笑容可掬地欢迎亲朋好友来家做客……在我心中,它就如同母亲一样呵护备至地关爱着我们。
  我们村处在安丘以东三十多里的地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自然村落,从古至今就一直沿用始祖更名的“大莲池”。今天咱说的就是坐落在村西头的“三孔石拱桥”。
  此桥始建于1968年10月1日,由村里技艺精湛的石匠们倾心打造,此桥东西长十七米,宽六米六,高三米三,两个桥墩稳稳地顶住桥身。
  前些天,我寻访了建桥人曹运昌老先生,他说,当时参与建桥的社员共五十六人,包括石匠八人,小工十二人,炮手六人,运输工三十人,各生产队社员的工酬归各队财务分管,工地上的工作由施工队长统一管理。工程伊始,各队社员们摩拳擦掌,因为他们是从各自队中挑选的精英,他们满怀信心,尽心尽职干好各自的工作,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用单轱辘小木推车能推运一千三百斤重的石料。当时社员们的共同愿望是,愿建起的三孔石拱桥能引领村庄通向美满幸福的致富路。
  施工中,为了刻好一块料石,需要好多工夫,全靠錾磨,石与石之间的缝隙插针都不是容易事。桥的北面镶着“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八个宋体大字,都以浮雕形式刻成,听说刻南北双面上额的菱形立体五角星时,还整整花费了三天时间呢!
  桥的横栏杆图案错综复杂,五角星和菱形图案相互衬托,给人一种别样的美,长方形站柱的材料是水泥,内夹竹片加固,每个方形柱子上都印有一句红色标语,有“共产党万岁”,有“团结紧张”,还有“严肃活泼”等字样。
  站在桥上凭栏远眺,远处的山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如同仙境般使人惊奇,有诗为证:
  灵鸟落栏引紫绕,垂柳影里隐仙桥。
  欲寻往事问青山,全国上下处处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