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克奇
人这一辈子,的确是充满了扑朔迷离。许多的无奈、突然的变数,常常让人倍感迷茫、手足无措,并由此产生一种深深的无力和无助感。命运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到底能不能改变?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去年友人赠送一册由李树明先生正义的《了凡四训》,让人不由产生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在品读的过程中,我常常想起奶奶。我奶奶是一个普普通通大字不识的乡村女人,一辈子勤劳、隐忍、善良。我奶奶是一个小脚女人,三寸金莲给她的行走带来了极大困难,更何况我的家乡属丘陵地带,沟沟壑壑间的羊肠小道原本就让人头疼。因为行走的不便,大多数人家的小脚婆娘只是在家里操持,但奶奶没那个福气。由于爷爷常年有病,她不得不用一双小脚承载着里里外外的重担。奶奶的金莲印,因此盖满了小村的山山岭岭。奶奶走路有个习惯:如果对面来了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甚至连一些牲口家禽,她都主动退到路边,谦卑地给他们让路,即使自己身负重物。奶奶的这一做法曾让很多人过意不去,但奶奶总是坚持着自己的习惯。奶奶常对我们说:给别人让路就是给自己让路哩。年少的我们似懂非懂,但我们真切感受到的是村里人都对奶奶和我们一家很友好。有几次我家遇上了困难,不用奶奶求亲告友,左邻右舍都自觉地倾力相助。挪动着一双小脚,奶奶活了七十八岁。出殡的那天,全村人都站在路边为她送行。目之所及,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就连平日里胡飞乱窜的鸡狗鹅鸭们也似乎通了人性,自觉地为奶奶让出一条路。一辈子都保持着给别人让路习惯的奶奶,这一次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别人让的路。这也许就是因果的缘故吧。 小时候,我们一有空就喜欢缠着奶奶讲故事。我奶奶虽然不识字,记性却很好,她以前听过的故事都能牢牢记住,并且讲得绘声绘色,很有吸引力。她讲故事也不是胡乱什么都讲,讲的都是些教人做好人、要勤劳别偷懒的内容。譬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啦,漂亮仙女嫁给勤劳善良的穷小伙一起过上幸福生活啦,等等。曾有一段时间,奶奶喜欢每讲完一个故事,都同我们一起找出天上的一颗星星,作为故事主人公美好品质的化身。几年下来,许多星星便被我们赋予了新的内涵:有的代表诚实,有的代表勇敢,有的代表自强不息,等等。我们幼小的心灵,也因此播下了诚实、勇敢、自强不息的种子。一天晚上,奶奶讲完赞颂一个人心地善良的故事后,照例让我们找出一颗代表“善良”的星星。我们叽叽喳喳,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应把与“诚实”紧挨着的那颗星叫“善良”,有的认为应将离我们最近的那颗星叫“善良”……奶奶静静地听着,微微地笑着,眼睛里满是慈祥。 许多年以后,渐渐长大的我们为了各自的理想而各奔东西,奶奶也早已作古。但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的心中都闪烁着那颗最大最亮的星星,即使在天空阴云密布的时候。因为它是奶奶点在我们生命旅途里的一盏长明灯。因为懂得与人为善,并且乐于助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很少遇到坏人,反而遇到了很多好人,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总是及时地施以援手,帮我渡过难关,让我活得既踏实又从容。有好几个虽然非亲非故,却在关键时刻帮我改变了人生轨迹,成为了我的大恩人。为此,我曾在一篇题为《永远的家园》的文章里写到: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会走进村里的那片墓地,走进那个最终的家园,与先来的亲人们团聚。在这之前,我应该在世间好好地活着,并且努力地去做一个好人。只有这样,将来我去面见先人时,才不会感到羞愧;我走之后,世间或许还会有一些怀想。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惟谦受福”“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三天前的一个午夜,在一遍遍学思践悟着《了凡四训》的博大精深之后,我给自己写下了两句话。一句是:举头有神明切莫作恶造孽,因果通三世务必行善积福;一句是:常念滴水恩,恒惜一勺福。这两句话,权当是我现阶段的一点心得体会吧。 (此文为“弘扬‘了凡’家风,创建幸福文明廉洁家庭”征文活动获奖作品选登,此文有删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