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潍水岸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马家村与刘英的往事
程砚秋来潍戏曲调研
陶鬶:泥与火的邂逅
品读“龙腹”邴原
2022年04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程砚秋来潍戏曲调研
  程砚秋 (资料图)



  ◎齐英华

  程砚秋(1904-1958)是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享誉海内外。1950年,他来潍坊演出,引起戏迷强烈反响,他还到杨家埠考察年画。关于程砚秋来潍时间,现有的文章中记载为“1950年夏”“夏收时节”,那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潍坊的,来干什么?难道仅仅是演员的流动演出吗?
  《程砚秋日记》(程永江整理)一书中,有他这一年的行程。2月9日,他给周扬写信,奉上一篇《西北戏曲访向小记》的稿件,谈他对改进中国戏曲的个人见解,认为有必要把全国各地方的戏曲做一次普遍而详细的调查,记录整理,综合研究。3月18日再次给周扬写信,提出《关于地方戏曲的调查计划》,并积极着手筹备第二次大西北考察。此计划对全国各地,依地方戏的系统和旅程的方便,粗分作12个区域。山东在他的行程中,且从地理位置看是极有可能较早到达的地区。这次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行动,程砚秋特意带着一个剧团同行,如此以来可以把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寄在剧团里,节省了至少二分之一以上的经费,这也意味着每到一地都可以进行演出。
  书中有一张西北之行日程表,时间显示:7月19日上午离开徐州,下午抵达郑州,9月15日时在迪化(乌鲁木齐的旧称),从日程表及后面的日记推断,他不太可能中间返回山东,更不太可能来潍坊。其间的7月24日,是师子敬(1876-1964,陕西富平人)的生日,程砚秋“送他潍县所作镶银丝百寿手杖”,镶银丝,正是潍坊的红木嵌银技艺。
  《我的父亲程砚秋》(程永江著)一书中收录的《关于全国戏曲音乐调查工作报告书》中,对程砚秋一行的行程有详细记录,他们于1950年4月底出发,但这次出发并未能按照原来计划组织进行,有经济问题有顾虑,缺乏一些自信,工作人员尚未全部到位、应用工具没有准备充足,只带了一架摄影机、笔和纸便匆匆上道了。“我们首先到的是青岛,由青岛到济南,由济南折回,又到博山、潍县、周村,由周村去徐州。在这一段中,我们随带着有一个剧团,到处都曾出演。徐州演毕,天气已很炎热,同时雨水连绵,实也难以演出,于是暂把剧团送回北京,只剩下两三个人,转赴西北。7月21日抵长安,29日随新疆军区文工团的汽车同往兰州,8月2日到达……”
  拟定的出行计划分12个区域,实际行程却是从山东青岛开始,潍县是他们出行的第四站,在潍县的所见所闻,此报告书中都有记录,也是对当时潍县戏曲现状的真实记录。他们在潍县见到了潍县秧歌、潍县大鼓、潍县梆子和柳腔四种东西,“此地戏院只演京剧或评戏,本地戏反无人演唱,我们所听到的,乃是几位盲目的先生,他们也只能清唱,表演是久已失传了。”此行,他们还去了一趟寒亭,就年画和戏剧出新进行调研,还发表了和杜颖陶先生合写的一篇有调查、有分析、有独到见解的长篇考察报告《寒亭的年画》。所带剧团与当地艺人联系很方便,可在一个地方演出日期的长短,往往和调查工作所需要日期是相反的,在博山可采访的内容很少,演出却不能只演一两天就走,“在潍县调查工作是需要相当深入的,但演出只能支持一个短期,想把工作深入却不可能。”
  潍地夏收是在芒种时节,1950年6月6日是芒种,由此推断程砚秋来潍坊应该是6月中上旬,潍坊是他在全国进行戏曲音乐调查的一站,而不是以演员的流动演出为目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