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泥疙瘩”变致富“香饽饽”
潍柴雷沃M2004-5G拖拉机获评“年度最佳拖拉机”
昌邑市做好人才引用文章 助力乡村振兴
中草药“良方”致富促振兴
北关街道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常雅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北海路街道:聚力楼宇经济提升发展
寒亭街道:“三种模式”焕发党建新活力
五图街道:开展“人才政策进企业”活动
单位优质房产优惠出售
2022年05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泥疙瘩”变致富“香饽饽”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国栋 文/图
  “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初夏时节,走进高密市姜庄镇聂家庄村,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民房鳞次栉比,一条条整洁宽敞的街道纵横交错。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泥老虎形象随处可见。
  欣赏着沿途的美景,记者来到了位于聂家庄村的姜庄镇产学研实践基地。今年55岁的村民聂传军正在工作台前认真地“画老虎”,随着他的一笔笔涂抹,不一会儿,一个活灵活现的“泥叫虎”就完成了。
  “这些‘泥疙瘩’现在可是我们村的‘香饽饽’,随着名气越来越响,销量也不断增加,最近农田里的活忙完了,赶紧来赶订单。”聂传军告诉记者,每年农闲时制作泥老虎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把老一辈的手艺传承下去。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聂家庄村像聂传军一样从事泥塑行业的不在少数,小小泥塑从最初的散户状态逐渐发展成为产业,泥塑价格也水涨船高。
  该村通过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协会”模式,成立泥塑联合社和泥塑协会,吸纳周边3个合作社加入,主要经营泥塑产品制作、批发、零售等,月均加工量突破1.5万个。联合社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销售渠道,生产的叫虎、摇猴、八仙等泥塑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得到消费者好评的同时,也带来了比较可观的经济收益,“家庭式小作坊”摇身变成了“家门口赚钱的小工厂”。
  近年来,该村在重视非遗项目保护传承的同时,大力发展非遗旅游,重塑的文化生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走出了一条文化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新路子。
  姜庄镇副镇长邹佳成表示,文化生态村还要处理好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关系。聂家庄村依托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100亩的高密泥塑产业园和聂家庄民俗文化村,着力对接东北乡红高粱小镇,打造一条有特色的非遗文化旅游线路,以聂家庄非遗文化小镇、中国泥塑之乡品牌为带动,发展民俗风情旅游、非遗研学旅游、非遗农事体验等项目,每年吸引游客2万余人次。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