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滨海区打造海洋产业人才集聚高地
滨海全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潍坊创业大学助力创业者前行
“线上线下”打造人才服务“全链条”
引育并举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科技人才引育凝聚创新发展动力
用心做好人才安居服务
用优质医疗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创新“三项机制”为人才工作添活力
发挥基金效能助力人才企业上市
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人才发展
2022年05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产才融合 突出实用导向
滨海区打造海洋产业人才集聚高地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生 通讯员 王玉军 张海军)今年以来,滨海区聚焦产才融合发展,做好“引育用留”四篇文章,全力打造海洋产业人才集聚高地,为实现滨海二次突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赋能产业,推进产才融合深入发展。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企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坚持以产兴才、以才促产,围绕新和成、弘润、海化、润丰等海洋化工重点企业布局人才链,全面梳理“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等企业人才、技术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靶向对接浙大、华理等专业强校,加快高端技术人才引进速度。推动青年人才引进攻坚突破,制定驻区高校人才留滨激励办法,建立常态化校企联合机制,引导区内职业院校结合滨海产业特点设置专业,打造“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利用现有资源破解青年人才聚集难问题。强化人才自主培育,开展“育苗”行动,建立人才培育梯队,统筹抓好重点人才自主培育,力争年内实现市级以上人才培育增长20%以上,到2025年全区人才总量新增1万人以上。
  夯实平台,建好人才集聚“强磁场”。平台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化科技创新,用平台集聚发展所需人才,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实施科技创新平台扩量提质工程,加快推动各企业打造科技研发平台,特别是支持弘润、海化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逐步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实施“筑巢引凤”计划,加快海泰产业园等“双创”载体建设,积极打造“以产业引项目,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的“产业+项目+人才”发展链条,为加强“双招双引”再添新支撑。深化产学研合作,以行业龙头为载体,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提升企业危废处理等行业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转化能力。用好国家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等平台载体,建设国外创新驿站,促进优质创新资源向滨海集聚。
  激发活力,匡正人才使用“风向标”。成就事业是最大的尊重,用好人才是最好的关爱。树立以用为本的理念,突出实效,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机会和条件。强化党管人才机制创新,树立大人才观,实施涵盖区级人才工作专员、部门单位人才联络员、企业人才专管员、高校科技人才专员的“四级人才专员”模式,构建起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研究制定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支持海洋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激发领军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以政策效力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开展企业家轮训,提升企业家人才意识,激发企业用人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强技能人才自主评价,遴选10家规上企业开展自主评价,真正实现“技能人才行不行,企业自己说了算”,促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水平整体提升,计划全年实现技能人才自主评价1200人以上。
  优化生态,打造“滨海为家”服务理念。留住人才就是留住未来,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的环境。完善服务配套保障,在省、市绿色通道服务事项基础上,梳理本地特色服务事项10项以上,对各类人才除给予科研补助、生活补助外,在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提高城市功能品质,立足城市片区一体发展,大力度提升教育医疗、商业文化、公共交通等功能,增强城市生活便利度、舒适度。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精准用好400套人才住房,面向“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等人才住房需求旺盛企业,专项研究人才住房管理使用办法,全力提高人才住房利用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