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十笏园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诗影潍坊
村庄的暗语
七律·农
临水美康庄
一剪梅·滨海情思
深圳行吟
麦穗的光芒
美哉,口袋公园
夏夜的藁荐
布谷声声
闲适如蝴蝶
2022年06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布谷声声



  ◎牛鹏志

癸未四月闻兵退渡海言归 [清]丁耀亢
  望断白云路不遥,片帆归去趁春潮。
惊鸿欲散参差阵,孤燕频辞新旧巢。
已垦荒田劳布谷,濒行邻舍送樱桃。
重来应奉莱衣隐,山泽还期早见招。
  暮春时节,布谷鸟又在潍坊的每一个乡村啼起。它四声一度,催红了樱桃,喊黄了麦穗,叫暖了风雨,唤起了农人的忙碌。
  布谷布谷,布谷布谷,从清晨到日落,从夜暮到拂晓,它避开所有人的目光,昼夜不歇地布谷在日出的山间,布谷在夜深的河岸。雨中的屋舍,幽静的野径,广阔的荒林,荡漾的麦田,我们都会听到它的鸣叫,却几乎看不到它的身影。布谷声声,嘹亮幽远,倏地逼近,又蓦然飘逝。如同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致杜鹃》中曾慨叹它迷人神秘,我也不止一次想像,每一只布谷鸟都将自己的身体羽翼留在了遥远的南国,只将声音飘摇千里万里,来到了北方。
  距今三百八十年,明朝灭亡前一年的四月,诸城诗人丁耀亢也是在布谷声中,思念着兵乱后的旧土。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体味出,在故国欲亡,衣冠将换之际,诗人历年漂泊,白云望断,惧如惊鸿,身似孤燕,最后布谷鸟给了他土地的慰藉,红红的樱桃给了他人间的温暖。这首诗里,颔联中的“惊鸿”“孤燕”与颈联中的“布谷”,同为禽鸟类意象,却丝毫未觉得重复,除了诗人将同类意象巧妙错换了位置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蕴积,“布谷”这一名词,早已超越了翩翩飞鸟的含义,与土地、春耕、麦收、田野、静谧、闲适等产生了田园诗体的关联。如清代昌乐诗人陈汝庚《平原麦秀》“东风淡淡雨潇潇,布谷声中秀麦苗”的诗句,让我们听见麦子抽节的声音;明代寿光诗人刘渊甫《东方朔祠》“小院依栖九尺身,檐开布谷雨声频”,让我们感受到了听雨眠的闲适;而清代高密诗人张浩《长陵春色》“起听布谷勤耕犊,为惜飞花踏砌苔”,则让我们看得见布谷声中的田园春色。
  有博物学家说,布谷鸟就是杜宇、杜鹃,也叫子规,也是《诗经·曹风》中的鸤鸠,可以是二声杜鹃,也可以是四声杜鹃;有的博物学家说,布谷鸟其实是大杜鹃,古诗中的杜宇、子规才是四声杜鹃。对我们而言,布谷、杜鹃的属类关系虽然暝蒙难分,可在古典诗歌里,布谷、子规、杜鹃却分明有着不同的情感指向。布谷是闲静、田园的,如李白《赠从弟冽》“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子规是伤感、思念的,如杜甫《子规》“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杜鹃是哀痛的,家国的,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于是我们也就知晓,纵是同一种事物,因千百年的美学称指、中西地域文化不同,所表现的情感也就随之有异。比如莎士比亚《春之歌》“听杜鹃在每一株树上叫,把那娶了妻的男人讥笑”则点出了杜鹃在西方诗歌中常用的反面意象。
  在文艺欣赏中,我们无须追问布谷鸟究竟是二声杜鹃还是四声杜鹃,无须追问布谷鸟、杜鹃、子规的科学属类,更无须去追问清末潍县诗人梁文灿《十二月鼓子词》“布谷枝头啼永昼,花朝接着春耕后”中的布谷鸟怎么会早早地在北方二月鸣叫。因为,文艺之美,也如同神秘的布谷,或多或少都在有意识地远离生活真实,它会潜藏,会隐喻,会反转,会折射,会不停尝试着从另一个途径抵达生命的真相。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