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把稳思想之舵 巩固信仰之基
打造五龙河农文旅党建共同体赋能乡村振兴
增强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
不受人鱼 其鱼长存
2022年07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水为媒 拢指成拳 多元共治
打造五龙河农文旅党建共同体赋能乡村振兴
如诗如画的五龙河湿地公园。(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高密市柴沟镇党委把党建引领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结合本镇实际,以五龙河为媒介,一改以往“单兵作战”的方式,打破“条块分割”的基层党建组织架构,建立区域化党建联盟,将原本分散的10个基层党组织整合成紧密型党建共同体,统筹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农文旅互动互补、互促互利、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开启该镇“共建、共治、共富、共享”的“全域大党建”格局,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以水为媒、做活生态文旅,变“满盘沙”为“一盘棋”
  五龙河作为柴沟镇的母亲河,过去一段时间,污水直排、雨污合流、侵占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柴沟镇党委政府下定决心对五龙河展开“大手术”,一方面招引高密市交运集团投资18亿元建设五龙河文旅康养综合体,另一方面沿五龙河高标准打造景观大道滨河路,昔日“臭水沟”变身“会呼吸的公园”。今年以来,柴沟镇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为目标,将五龙河沿岸的柴沟村、高家村、柴北村、郝家村等8个村与国有企业兴柴投资有限公司、民营企业高密交运生态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党支部联合起来,组建五龙河农文旅党建共同体,形成“强强联合”“抱团取暖”的发展模式,使单个党组织的“满盘沙”变成各领域党组织的“一盘棋”,构建全领域统筹、全覆盖推进、全方位引领的大党建格局,以组织优势推动区域内文化、民俗、生态等各类资源整合,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产业,致力将柴沟打造成高密旅游精品线路的“停驻站”和本土游客的“心仪地”。目前已建成五龙河湿地公园、潍坊市首家党内法规主题公园、柴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柴沟村村史馆、高家村乡村记忆馆等景点。拥河发展的柴沟村获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单位、潍坊市乡村振兴带头村等荣誉称号;高家村获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和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串起一条生态旅游“珍珠链”。

拢指成拳、做强特色产业,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五龙河农文旅党建共同体由党组织统筹,激励各村把产业发展由“自家事”转变为“大家事”,变“小支部单打独斗”为“大党委聚力出拳”。积极探索财政资金量化股权、基础设施折资入股、闲置土地入股分红等科学合理的党群利益联结模式,引导特色产业反哺群众增收和壮大集体经济,构建村集体、市场主体和群众多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兴柴投资有限公司运用上级资金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五龙河现代农业智慧园,辐射带动共同体内8个村庄增加村集体收入,引导就近村民转变传统农业种植模式,规模化栽植蓝莓、大樱桃等高效经济作物近500亩,年可带动村民增收100多万元。聚集资源、聚合力量,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发掘特色资源优势,区区有特色,村村有品牌。依托高家村320亩的蓝莓、樱桃采摘园、朱翰村千亩大樱桃基地等,打造“果蔬小镇”;柴沟村、柴北村依托近百家物流企业,久安、中顺2家检测线以及盛德物流园,打造“物流园区”;西刘家村依托密柴胡种植基地、千亩中草药种植基地,构建“1+3+N”中草药发展模式;葛家村依托630亩花卉苗木基地,培育独具特色的十里花卉长廊;共同体内高家村、西刘家村、西店村、郝家村4个村获评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郝家村打造亲水平台的同时,利用200亩水面打造“荷塘月色”,成为周边群众消夏休憩的好去处。
多元共治、创新治理模式,变“多条线”为“一股绳”
  五龙河农文旅党建共同体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为契机,组织开展党组织和党员“联建共管”工作机制,使党建工作成为最好的“融合剂”。从产业布局、资源利用、三产联动等方面进行有力探索,打造农文旅服务综合体。全面推行定期支部书记联席会议、合作社理事长会议,引进民营企业,推动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之路。通过交叉任职、结对共建,村企社共议的议事决策机制,推动柴沟镇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实行共抓党员、帮扶互动,共办志愿服务,形成聚合力,组织党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党员轮流化身主播直播带货,倾情推介柴沟乡村旅游,助力线上营销。同时,坚持“打破壁垒、建强堡垒”工作理念,实行多元参与推动协同共治。延伸“平安小院”综治触角,切实发挥好社村党组织在“统筹资源、吸附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以柴沟、马旺等社区为试点,在七个社区有序推进“平安驿站”建设,79个村推进“平安邻里”,加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打通群众服务“最后一米”,搭建起“接诉即办”直通车,推进社会治理主体从“一元管理”走向“多元协作”。目前,已累计解决群众难题1275个,做到强力度、提速度、显温度,真正赢取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作者系高密市柴沟镇党委书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