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丛秉政
近日,网上一些热点看点频出,其中就有反差巨大的两则:一个是因受贿1357万余元,退休3年多后落马的某省检察院原副检察长李少华一审获刑9年;另一个是一度排在网络热播榜第一的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短视频,讲述了某山村里的“二舅”意外致残、庄敬自强、服务乡亲的故事,让人心生敬佩、感动久久。一个曾是位高权重的省反贪局领导身健心残,知法犯法、胆大妄为,最终身败名裂,受到法律的惩罚和人民的唾弃;一个生活在偏远山村的老年残疾人身残志坚,遵纪守法、自立自强、乐于助人,赢得乡亲们的夸赞和全社会的敬重。 为民、务实、清廉牢系心头,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是每一个干部永恒的座右铭和行为准则。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翻译成白话文大意就是: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却不接受。他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贞观政要》中就曾记载唐太宗以这个典故教诲臣下:“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他告诫那些俸禄优厚的朝中官员,如果接受别人的贿赂,一旦暴露,俸禄地位都将被剥夺,切勿“小得而大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不仅是一种职业操守,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守住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做到法律面前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相反,从许多腐败分子的堕落轨迹来看,一旦失去敬畏,思想防线就会悄然失守,精神堤坝就会轰然倒塌,行为就没有任何底线。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牢记初心使命,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在风浪考验中立得住脚,在诱惑“围猎”面前定得住神,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