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婷婷
阅读提示 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无论是“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精魂所系,激荡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眉山三苏祠考察参观时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增强家国情怀提供了重要遵循。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标识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家国共同体的认知、情感、道德和实践的统一体。从家出发,个人、家庭、群体、国家乃至天下,一脉相承,共同支撑着我们的理想。 但随往事越千年,可知大道天地间。翻开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家国”。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豪情,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坚定决心,再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畏气概……所有这一切,最终在国家认同的价值观下凝结成家国情怀,并熔铸于中华民族每个人的血脉精魄中,成为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坚强基石。今时今日的家国情怀,是对价值共同体的一种高度认同,并以无数个体的力量促使价值共同体朝着积极、正面、良性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思想和信念。 家国情怀是回应时代主题的自发之举 传承家国情怀既代表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积极回应时代主题的自发之举。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饱受风雨而昂然图强、历经磨难而成长奋起,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血脉精魄的家国情怀功不可没。 “疾风知劲草”,每当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正是彰显家国情怀之时。正因为有着厚重的家国情怀,无数仁人志士站出来,前仆后继、舍生忘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正因为有着强烈的家国担当,亿万人民群众用智慧和汗水建设起富强、和谐、美丽的中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平凡又伟大的人们,用他们坚定不移的生死抉择向我们阐释了何为民族大义、何为家国情怀,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家国情怀在疫情应对中发挥出的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家国情怀是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实践证明,家国情怀有利于全体人民在心理上提升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行为上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伟力。 今天的中国,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前进道路上依然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我们已经取得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成就,但还没有到歇脚放松的时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船到中流而又不进则退的艰难。当此之际,更需要家国情怀去凝聚人心、团结力量,以坚实的底气面对前进路上惊涛骇浪、怪石险滩。 回望来路,家国情怀是激励我们战天斗地、逐梦圆梦的动力源泉。我们要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之中,汇聚起勇敢追梦的磅礴之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作者单位:高密市委党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