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潍水岸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专版
 
标题导航
矢志不渝牟铭勋
九曲巷
美丽的石头会唱歌
书报亭印记
2022年08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报亭印记



  ◎单立文

  1987年,我从山东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专业毕业,分配到高密农行柏城办事处、信用社工作。柏城大街十字路口东南角就是邮局,邮局旁边有一个书报亭。
  银行每天要通过联行划拨资金,银行单据要用挂号信通过邮局寄发。因此我每天下午都要去邮局寄信。只要下班前返所,不耽误当日下班结账,寄信宽裕的时间我可以自由支配。因此,每天逛书报亭就成了我的规定动作。当然,那时候柏城大街除了书报亭也没有可供流连的地方。可能是多上了几年学的原因吧,我就爱看书,见了书就挪不动脚。
  柏城大街的书报亭默默地伫立着,“你光顾不光顾,它都在那里”,迎来送往,见证着街上的光景。
  看守书报亭的大姐开朗率真。在她的描述里,书报亭年年亏本。那个年代,报刊杂志由党政部门直接给订阅到基层网点,网点没有自主订阅费用。
  书报亭所处地理位置好,“亭主”气场大,街坊邻舍常聚在书报亭寒暄。每次我经过书报亭,亭主都要没话找话地跟我聊几句。熟悉之后,她总是给我留着《青年文摘》《读者》《参考消息》这样的刊物。有时我还没发工资,不想买,她就让我先拿回去借阅。她知道我常买信封邮票向外投稿,有时也会收到一元二元的稿费,就说这才是学问人干的正经大事。
  每天路过书报亭的上班族,附近上学的孩子,还有一些退休老干部也常在这里驻足。孩子喜欢看连环画,但钱不够,就先看看过个瘾,然后三天两头跑过来看书有没有卖掉。有几个退休教师,每天都来买自己爱读的报纸回去。青年精力旺盛,喜欢体育报刊,一到发刊日就会准时出现。
  书报亭不仅是童年的牵挂,青年的念想,老年的习惯。这里还有温馨的问候,久违的期待,浓厚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
  不久后,书报亭又安排进了一个城里的青年。青年胆子大,脑子活,把书报亭变成了杂货店,从烟酒糖茶到日用百货,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我再经过书报亭,女亭主不再给我留《读者》了,变得寡言少语,常倚着书报亭门,看琳琅满目的商品,脸上写满了忧郁。以前对我说起这些文学、知识报刊,常如数家珍,好像每页内容都刻在了她的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她还爱唱歌,闲暇的时候,对着我哼唱一段,让我品评,自得其乐,道不尽爱的故事和对生活的热望。
  尽管附近村民经过的时候,还是点头问候如故,但那攒动的人头、喧闹的熙攘,爱看漫画的孩子、喜欢足球的男生、关心时事的青年人,在这里已难觅踪迹。
  修路扩街,统一建门头房,路边的店铺换了一批又一批,不再起眼的书报亭,好像“被爱情遗忘的地方”,仍然伫立在那里,只是相比起来小的可怜,成了个缩头缩脖的“小老头”。
  书报亭开始从寂静走向萧条。报刊杂志越卖越少,电话充值卡、游戏卡等电子产品多起来了。来书报亭买报纸杂志的人更少了。曾经为了去书报亭买份报纸而短暂停留,递上留有余温的钱币,如今步履匆匆,不再是顾客,只是一个过客。
  前几年有外宾来考察投资,抱怨整条大街找不到一个厕所。镇上就在大街最好的位置,修建了厕所,还把书报亭合并进厕所。书报亭不再拿到台面上,就更加清冷了,但一如既往准时营业,那张贴得大大的二维码,就是亭主的眼睛。
  书报亭对有些人来说,是一份割舍不掉的情谊。小小的空间、小小的故事、小小的温暖,映着旧日对外面世界的向往,终究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