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玉凤
面子,请适可而止 ◎张志君 林语堂先生在他的那篇《脸与法治》的文章里说:“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这就说到了面子问题。 面子是什么东西?顾名思义就是我们每个人的那张脸,是那张脸最外层的那一层使人觉着有些悦目的颜色。对于面子的问题,有些含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有些含义尤可以探讨一番——其一,面子是套在人身之上的一层虚无缥缈的光环,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既能让自己感到十分的满足,又能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威慑力。再者,面子像是武侠小说里的奇香软筋散,服用之时只感到醇香,甘甜,而且回味无穷;过会药力发作则会使你头重脚轻,让你倏忽间就飘飘然了起来,最终找不着北,忘了世界,忘乎所以。其三,面子是魔鬼,它扰乱人的心性,令人鬼迷心窍,神魂颠倒,理智丧失;面子让人爱慕它,迷恋它甚至让人因它而不择手段,胡作非为,劳民伤财,最终害人害己甚至危害一方。 但是,面子也不是百无是处,有时候却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实际生活中,正因为人要顾其面子,考虑影响,才能自觉约束自己,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历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保全民族的“面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们的赞誉。面子很容易拿得起,却很难放下,看得过重,面子就成了牵着人们鼻子走的枷锁。一个人应该有维护其尊严的“面子”,但重面子不能失了度,过了火,否则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因为面子,阿Q被打时还叫着“儿子打老子”,因为面子,马蒂尔德用了十年的青春去偿还一条假项链。可也因为面子,才有了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才有了韩信受胯下之辱后的辉煌,才有了勾践十年卧薪尝胆后的重生。放在当下,当面子关乎人的荣誉、尊严,关乎祖国的荣誉,尊严,这个面子一定要争。 所以,爱面子不但得有所选择,还得适度。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再次建言,尽快恢复五·一黄金周,增加5月2日3日为法定休假日。他认为,发展中国特色的假日经济是现代服务经济的重要推手,增加法定的节假日不仅可以有效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也能丰富百姓生活。 近两年来,是否恢复五·一假期,人们一直在争论,存废的焦点无疑是紧紧围绕“假日经济”。就连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一个原因也是当时的集中休假制度对交通、旅游景点造成很大压力,供给无法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其实,存废一个假日、是否给员工合理的休息时间,不仅事关经济的发展,更事关从业者的尊严及健康幸福、生活质量及传统文化的传承。 然而,生活中,在一些单位的眼中却只有企业的利益,将法定节假日、双休日等都打包进入“全勤”的范畴,至于员工的休息权益则被置于脑后。读过一个看似闹剧却让人心酸的案例:一商场员工为了能保住300元的全勤奖,竟然谎称商场有炸弹。原因很简单,“我们请假太难了,只要请一天假,300元的全勤奖就没了。说商场有炸弹,就是想着可以不用上班。”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但也折射出许多人处于“休不起”、“病不起”、“看不起”老人的纠结中:出租车司机为了能交足公司的“份儿钱”并保证盈利疲于奔命;即使假期延长一些企业员工也不敢向老板提“休假”。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对于许多人来说,休假就意味着薪水跟假期一起走、意味着收入的明显减少。 温家宝总理曾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每天8小时工作,有正常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甚至在感觉累了时、想念父母时、想与孩子独处时,都能支付得起放下工作的时间成本。这是许多人的美好愿望,也是一个社会充满人文关怀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和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我们还须更多努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