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起干群“连心桥” |
——我市深入开展“包村联户”活动 |
|
|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泽浦(中)到安丘市郚山镇南逯村走访慰问建国前老党员曹玉英。 |
|

|
|
编者按 去年以来,潍坊市委组织部弘扬公正清廉、高效勤奋、创新务实的优良部风,坚持以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为抓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基层党建,狠抓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搞好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三服务、两满意”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有关做法予以刊载。 2011年以来,市委组织开展了“包千村联万户促和谐谋发展”活动,市、县、镇三级2718个部门单位包靠帮扶6008个村,3.9万名党员干部结对联系25.8万户,建立形成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真诚欢迎,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赞誉。 精心组织部署。召开全市“包村联户”活动动员会议,对活动作出具体安排,各县市区和镇街党委也层层进行部署。各包村部门按照“队员打头阵、部门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要求,坚持“抽硬人、硬抽人”,及时选派学有所长、业有专攻的优秀干部驻村开展工作,采取“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等形式,结对联系村里群众。规定“包村联户”活动2年一个周期,包村干部与单位工作脱钩,吃住在村、身入心入;到期完不成任务目标的包村部门不脱钩、包村干部不撤回。 坚持因村制宜。在包村方面,结合部门特点与村庄实际,按照“党群部门包软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涉农部门包专业村”的思路,科学搭配派驻工作队。在联户方面,重点是联系村里的生活困难户,特别是失学儿童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病灾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通过因村施治,取得“借助外力、激发内力、形成合力”的良好效果。 明确职责任务。一是选好带强村级班子。抓住村“两委”集中换届的契机,全力靠在村里,配合当地搞好换届选举。加强对村干部的帮带支持,提高他们促进发展、带头致富的能力。二是找准经济发展路子。立足所包村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引导帮助他们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扶持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是解决一批民生难题。针对村民所需所盼,集中精力解决如修路、吃水、用电、上学等方面问题,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四是提升党员群众素质。通过举办讲座、外出参观、远程教育、专家指导等形式,提升党员群众的致富技能和综合素质。五是化解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大走访”等方式,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创新包联模式。一是推行轮流驻村。在工作组驻村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安排本部门的党员干部轮流到所包村驻村一周左右时间,参与包村工作,调研农村发展现状。二是实行组团联帮。对一些问题较多、情况复杂的村,采取市、县、镇多级部门联包,党群、经济、政法等多方人员搭配,部门与企业结合等方式,做到优势互补、综合施治。三是实行双向选择。在搭配帮扶对子时,充分征求部门和帮扶对象的意见,实现部门与帮扶村、党员干部与联系户双向选择,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实行全面覆盖。多数地方把包村工作延伸到所有村庄,把联户对象扩大到所有农户,大力推行“镇街干部包村寄宿”、“党员中心户”、“党员责任区”等做法,构建形成网格化、无缝隙的联系服务群众体系。 完善推进机制。每个包村组都签订目标责任书,分别在部门和所包村公示。建立定期调度、明查暗访、观摩点评、督查考核等制度。采取电话抽查、访谈群众等方式,对市直部门“包村联户”活动情况进行督查。专门下发文件,将“包村联户”活动经历视为干部基层工作经历,并安排市直部门“包村联户”党员干部挂职担任相关镇街党委书记、副书记和所包村“第一书记”;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和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成效显著的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 全市“包村联户”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包村联户”党员干部协助县、镇党委政府,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教育培训党员干部,培养基层骨干队伍,使大批“瘫”班子建起来、“散”班子聚起来、“弱”班子强起来,让农民群众政治上有依靠、利益上有保障、发展上有方向;帮助健全规章制度,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使村级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转化软弱涣散班子214个,全市有5235个村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目标要求。二是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活动以来,全市共投入帮扶资金115822万元,实物折款2300万元,帮助373个村整修道路1286公里,架设小型桥梁297座;为326个村更换输电线路226公里,新上变压器86台,架设路灯5088盏;打各类水井2342眼,整修渠道1270千米,扩大水浇面积21万亩,为41469户群众安装了自来水;帮助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34个。通过帮扶,一大批村庄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三是加快了富民强村步伐。包村部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牵线搭桥,解决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先后举办致富技能培训班1100多期,培训农民5万多人,培养致富带头户2000多户,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0多人;引进推广新品种160个,帮建蔬菜大棚2991个,调整种植结构67360亩,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四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包村联户”党员干部通过与困难群众“结穷亲”,听取意见建设,帮助解决问题,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同时,还通过面对面做工作,化解了许多邻里纠纷,解除了不少党员群众的思想“疙瘩”。据统计,潍坊市直102个部门共向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39万元,捐赠粮油、棉被、药品等价值50多万元,为困难学生解决学费16万元。 陈仁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