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的风筝都百花盛开,到处生机勃勃。与大自然春意盎然相媲美的,是虞河上游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工地上只争朝夕,忘我工作的火热场景。全长5.5公里,包括两岸截污和沿河景观绿化工程在内的先期整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全面铺开,春潮涌动的背后,隐藏着建设者们多少感人的故事,体现着建设者们怎样的过硬作风?日前,记者穿行于整个项目建设现场,记录下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动人情节。 磨破脚板做规划 来到虞河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现场时,大规模的绿化工程正在全面展开。整治工程项目现场,刚调度完地下光缆工作的副指挥李振龙又马不停蹄地在绿化现场忙活起来。他告诉我们:“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是植树的最好时节,我们要抓紧时机进行绿化,现在已经完成65%,年内,这里将成为以自然、生态、野趣为主题的绿化景观。” 说起这项工程郊野风光的定位,李振龙介绍说:“做建设项目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每一个项目成功的背后,都留有一串串脚踏实地的足迹。” 虞河上游水量较少,与张面河、白浪河情况完全不同,要想为其量身定做规划方案,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为此,市领导多次组织有关专家调研,才最终确定了虞河景观绿化充分体现自然、生态、野趣的建设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掘、修复和提升现有自然资源,打造以“野”为美的自然风光的设计理念。 为了使生态理念体现得准确到位,有声有色,作为指挥部总指挥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广东,三次踏勘现场,从规划方案到施工图纸,经过多次调研把关,和设计人员绘制出了切合虞河实际的蓝图。施工中,每周至少两次来现场,从南到北,细到地形怎么塑造,哪里种什么树,一一查看,仔细交待。 春风化雨赢民心 虞河上游整治工程项目建成后收益最大的将是沿河百姓,可是项目建设之初,因为不理解,有些百姓不愿配合。在沿河一村庄,有个“钉子户”拆迁问题始终无法谈妥,拖了很长时间,干脆大门一锁,避而不谈。为此,指挥部宋志佳与区里负责拆迁的同志专门到对方家门口,守在门口,天天来沟通,最终感化了对方,对方说:“你们做的是让老百姓受益的事儿,不容易,就凭你们的这股执着劲,我们配合。” 就好像那春夜喜雨一般润物无声,付出了善意,换回了真心。村民们看到指挥部有条不紊地做着这些规范、善意的工作,也逐渐从心态上的故意不配合转变成了理解和支持。 “我们是真正的到一个地方,交一方朋友。”宋志佳告诉记者,正是有了心与心的交流,工程建设才打开了局面。建设沿岸还有1万余座坟头需要迁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觉得阻力不小,在坊子、奎文两区,指挥部这股春风化雨的精神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一万余座坟头赶在清明节前基本迁移到了新建的两个灵堂里,保证了工程顺利推进。 建设现场是咱家 市政处副主任刘良峰是潍坊城市建设的老将,参加过援川、北海路建设等多个重大项目建设,哪里有大项目建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的办公室设在工地指挥部一侧的简易房里,一张桌子一张床是办公室的全部家当,他每天吃住在现场,工地俨然是他的家。 在他的办公桌上,一张进度表清楚地标注着项目的进展情况。“照这个速度下去,只要不受大的灾害天气影响,年底可基本完工。”刘良峰对此信心满满。 刘良峰说,这份信心来源于指挥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干劲和工作态度。现在包靠建设现场的一线工作法早已经成为指挥部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 有些工作人员老家就在坊子,可用刘良峰的话来说,项目建设者都有着“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拼劲。指挥部的老王,母亲生病住院,他也只是晚上陪陪,白天依然在工地忙碌,他说的最多的就是“等忙过这阵子,就回家去陪老娘。” 有人把项目建设比作“参天大树”,因为大树底下好乘凉;有人把它比作“聚宝盆”,因为它所带来的是生态效益和城市建设的双丰收。但刘良峰更愿意把项目建设比作一颗颗“良种”。“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等到项目建设完成,草木生根发芽、长大成林的那一天,这里一定会春色满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