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印花税 历史多棱镜 |
——记我市收藏家张起阳和他的“皇粮国税”收藏展 |
|
本报记者 陈文 经过两年的密集准备,我市收藏家张起阳的“皇粮国税——税收票证资料收藏展”最近在市档案局开幕,记者在现场采访张起阳先生,他说:“以前参加的展览大部分是综合性的,本来我觉得自己的藏品已经不算少了。接到这次任务后,看了场地,量了数据,才发现还需要不少东西,于是赶紧从市场、藏友手里和网络上紧急购办了一些藏品,挑选了1500多件,算是把展厅布满了。” 今年59岁的张起阳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学习收藏,因为在税务机关工作的关系,他热衷于收藏税收票据,二十多年间收集了从清朝嘉庆年间到当代的上万件税收票证和资料。为了收藏,他几乎跑遍了全国南北各省,他的藏品曾被山东省国税局、市地税局和其它省税务部门的教育基地选用过。 本次展览共分税收票证、税收书刊、税收图片和税收图(徽)章等四部分。我们看到张起阳收藏最早的一张“藤草帽税”——1901年由大清山东商务局负责制,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货物印花税票;还有他收藏的面值最小的印花税,只有二厘;而其中面值最大的,则是新疆发行的蒋介石图像60亿元印花税票,可谓世界之最,反映了当时物价飞涨、通货恶性膨胀的情况。 山东区域的税收票证是张起阳的收藏重点,清朝嘉庆年间的农业税票,让我们了解到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的历史源渊;几张珍贵的山东省胶东解放区的火柴、棉纱印花税票则反映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省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历史过程。 一些在旧社会盛行的税种也出现在市民面前,张起阳介绍:“在旧社会,不光领毕业证要交税,连结婚也要交税。”民国时期毕业证上的印花税票既是对学生文凭进行的一个认证,也便于政府通过印花税的征收情况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历史课本中提到的“苛捐杂税”也在展览中以实物形式展出,例如山东军阀韩复榘、张宗昌时期的“军事善后一日捐”、“讨赤军事特捐”、“汽车路特捐”等,仿佛诉说着那一段历史的特殊人情风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经过60年的探索和改革,税收体制逐渐成熟完善,更加科学合理。除了税收票据外,我们还看到了张起阳收藏的新时期税务工作中使用的证件、图章、徽章、宣传画或宣传册页等等,这些展示不仅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税收工作的理解和认知,也有助于增强全民税收的法制观念和纳税意识。 面对越来越多的市民参观者,张起阳欣慰地说:“过去总以为收藏是个人的行为,经过准备展览,发现收藏也是一份重要的社会责任,藏品都是社会档案的一部分,都是在为历史留下珍贵的文字和实物资料。”据前来参加揭幕仪式的中国税票集邮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千里先生介绍,这是他所知道的“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展品数量最多、品类最全的税收票证史料个人展”。 本次展览真实展示了我市档案文化和民间收藏的独特魅力,一张小小的印花税票像一枚多棱镜,折射出中国社会百年历史的方方面面。张起阳先生还说,下一步他将继续收藏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精品;另外,只要有好的展览机会,他都会积极参加,以便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藏品更加深刻地了解潍坊、山东乃至中国的税收历史,同时也为潍坊的文化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