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时评
 
标题导航
大学教育需要回归常识
不能让房屋维修基金“睡大觉”
莫让舆论热点成为“断头新闻”
涨不完的门票 看不起的风景
 精彩语录
兑现加班费还须打法律“补丁”
1700万元“到此一游”真相何在?
2012年09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舆论热点成为“断头新闻”



  ◎白靖利

  时间并不久远,但哈尔滨塌桥事件似乎已被遗忘,一起似乎被遗忘的还有“表哥”杨达才、打人部长方大国等。现下,无论是微博还是传统媒体,很难再发现相关新闻。好像阳明滩大桥根本没有坍塌,杨达才们完全没有出现一样。媒体和公众的退场,使得许多舆论热点不了了之,俨然成为“断头新闻”。
  时间是最好的稀释剂,新舆论热点的出现,不断转移公众的视线,掩盖了旧闻的解决。但是,一个成熟的社会不会因为新热点的出现而习惯性地遗忘“旧闻”。在完善的法律体制下,事故的处理不会因为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减退或转移而受影响,该担责的应担责,该处置的要处置。“断头新闻”的实质,是各种问责处理机制并未按照既定程序发挥作用。
  舆论热点成为“断头新闻”,最喜不自胜的当属应当担责的单位和个人。我们一直期盼“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但新热点的接踵而至,使“旧闻”成功摆脱了媒体和公众的视线,减轻了依法依规处置问责的压力,也就给涉事的单位和个人“暗度陈仓”提供了天然而又恶劣的掩体。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热点新闻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缩短,从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特性来看,新热点掩盖“旧闻”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即便如此,“断头新闻”并不意味着事情的圆满解决,同类事件的出现会使得公众拾起遗忘的往事,变得更加愤怒,更加怀疑,甚至以后出现模棱两可的事情时,陷入习惯性怀疑,宁信其坏宁信其假。“断头新闻”的存在,不但欺骗了公众,掩盖了社会矛盾,还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断头新闻”不断侵蚀的无疑将是公众的信任。公众或许会一时遗忘,一旦惊醒,产生的将是失望、遗憾、沮丧和怀疑等负面情绪。本该从严处置的“旧闻”不断石沉大海,不法分子、不公现象在新热点的掩护下逍遥法外或悬而不决。久而久之,社会信用银行里的“糊涂账”不断增加。随着新问题不断产生,旧矛盾不断积累,“断头新闻”的无果而终,让疲于奔命的公众陷入一个又一个热点的同时,心中的疑虑和不安也不断增加。我们期待不再有“断头新闻”。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