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时评
 
标题导航
大学教育需要回归常识
不能让房屋维修基金“睡大觉”
莫让舆论热点成为“断头新闻”
涨不完的门票 看不起的风景
 精彩语录
兑现加班费还须打法律“补丁”
1700万元“到此一游”真相何在?
2012年09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1700万元“到此一游”真相何在?



  ◎邓海建

  郑州市民王先生8月17日手机上突然连续接到394条进账提醒短信。不到90分钟,共进账1700多万元。18日上午,王先生起床一开手机,发现又收到近400条钱被“转出”的短信,1700万元又被转走了。银行称可能是系统出了问题,已向领导汇报。(9月19日《大众网》)
  有著名的许霆案打底,银行之于储户的任何“不义之财”,都可能是陷阱、诱人犯罪。有人说,这年头不怕天上掉钱,就怕银行“赠”钱。不到一个半小时,近400条短信提醒当事人银行卡进账1700多万元,一天后,又以近400条短信的方式迅即转出——巨款“到此一游”,银行方辩称“可能是系统问题”,这究竟只是一种“可能”还是确凿的真相?
  所谓“系统问题”,比较像质量事件中的“不可抗力”,因为系统是死的,无可自辩、不会卸责,但即便真是系统生病,以下问题仍需要更明确的答案:一者,当事人短信显示,“进账数额最小的一笔是0.99元,数额最大的一笔是5728232.19元”,如果真是系统问题,为何“爱开玩笑”的系统在精确到“分”之后既没卷走一分、也没留下一毫?二者,王先生向柜台人员解释了账户悬疑后,对方竟然让他拨打银行的客服热线反映,而客服人员告诉他,这种事应该咨询当初开办账户的银行网点,“还钱”如此不易,银行果真店大欺客?三者,如果这1700多元是客户的款项,如此莫名其妙地四处游走,储户利益如何保障?800多条垃圾短信折腾之后,银行方除了卷款而走,真不需要对当事人表达歉意、补偿损失?
  系统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理论上说,银行的市场优势地位不应在权责关系上成为“傲慢与偏见”筹码,任何因系统问题出现的资金流转更不能成为储户为之奔波的梦魇。遗憾的是,在眼下的市场关系中,基本逻辑是错谬而悖逆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数日前——南京市民丁先生在使用某银行ATM机存款时被机器误吞1万元,当即联系银行工作人员,被告知要等两个工作日后才能处理;可丁先生手里没有交易凭条,身边也没证人,心里总是不踏实。在报警求助无果后,丁先生想出一招,换个电话致电客服,谎称机器多吐3000元,一个多小时后银行工作人员就急匆匆地赶到了现场。商业银行在客户服务上的“变脸神功”演得如此出神入化,已经不是“责任”二字可以嗟叹。
  有意思的是,中国银行业2012年中报近日陆续出炉,16家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5452.29亿元,同比增长18.23%。盆满钵满的利润,分裂变脸的服务,1700万元“到此一游”的真相可以自说自话吗?起码这是银监等部门亟待回应的课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