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日报》2月8日刊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伍刚的文章说,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新要求。如何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亟待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推进新型城镇化,首先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降低城镇准入门槛,促进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成为市民。 其次,注重合理调整优化城市群格局,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三,积极完善城镇的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着力提高宜居生活水平。 第四,倡导生态文明的理念,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需要强调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更加重视“改革的推动力”和“规划的约束力”。释放城镇化所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就要加快改革土地、户籍、公共服务等管理体制,消除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的障碍,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城乡规划是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要坚持城乡统筹规划管理,按照城镇化人口转移趋势,优化城乡居民点布局;推动城乡规模全覆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城乡空间管理,促进城镇紧凑布局,集约发展,切实加强对重要水源涵养地、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基本农田的保护;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强化规划强制性内容的约束力,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