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姝言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从9月5日起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对于“减少作业”的规定,支持率为69.1%。有的认为四至六年级1小时的作业量还是偏多,建议改为半小时;有的认为1小时的作业量不好控制,建议具体规定每门学科的作业量;有的认为三年级也应该布置少量作业。 小学生减负确实是势在必行,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等待他们的是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而心智尚未成熟的他们,更需要慢慢的引导,需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而不是布置大量的作业,让这些孩子感受到课业的压力,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其实,“减负”一词喊了好多年,现在对小时候读书的印象,就是做不完的家庭作业。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周末,各科老师都布置了很多作业,特别是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一直做到周末晚上十点多,写了整整一个新本子,每个字都要写10遍,这个儿时的记忆一直在脑海中,成为了小时候对学习的记忆,这种课业带来的感觉是枯燥的,当然更不用提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了,而没有乐趣的学习,学习质量谈何保证。 有不少家长坦言,减负年年讲,但是成效不明显,孩子们沉重的书包似乎并没有减少多少重量。如何减负,怎样能保证制度的落实。笔者认为应当从完善教育制度入手,如果对学生的最终评价还是落实到分数,学校评比还是单一的升学率论,考试制度和方法不去改革,那么“减负”就变得只是纸上谈兵而已。所以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能够从根本上让家长和孩子轻松起来。 此外,老师们应当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靠拼时间、拼作业量来获取知识,学校也应当宣传推广优秀教师和学校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把握有效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做到“减负”。 教育部把小学生减负落实到规定上,这样的力度是从没有过的,但愿这样的措施可以让孩子们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还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