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着年画、风筝这两大姊妹艺术,怀着“年画千版儿时梦,风筝万里腾飞心”,近日,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走进了杨家埠。 抬眼望天,腾飞于高空,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纸鸢让我驻足良久。更有那铿锵有力、笃笃有声的木版刻印让我心醉神迷。采访从天成飞鸢风筝厂开始—— 几根竹篾、几种染料、一支毛笔,就能自己动手制作一只风筝。总经理王永训谈到,传统风筝以“天女散花”“麻姑献寿”“天官赐福”等为主题,市场日窄。为此,企业除制作高端传统风筝开拓礼品市场外,还开发了“教学风筝”,这种风筝不仅可以开动大脑,培养兴趣,还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学校和海外市场深受欢迎。 教学风筝只是创新产品之一。杨家埠民俗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明杰说:“以潍坊凯旋风筝厂为代表,潍坊制作的运动类、广告类和大型软体类风筝,已经拿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订单。” 作为年画和风筝发源地的杨家埠,近年来不断将传统手工艺品加工的资源优势与现代科技和手段相结合,让民俗文化吐新芽抽新枝。在潍坊泰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杨家埠年画创作技艺传承人杨志滨展示了《画乡杨家埠风情图卷》的绘稿。卷中人物栩栩如生,生动鲜活地再现了老北方人的传统生活。“我们翻阅了大量史籍和相关资料,一次次地讨论画卷内容,多次绘制多次修改,希望能够尽量真实客观地还原杨家埠繁华时期‘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的盛况。”品读着作品,杨志滨激动不已。 为充分挖掘、开发好地域手艺文化资源,杨家埠先后整理出明清画版本200多套,编辑出版了《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潍坊民间孤本年画》、《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等诸多成果性专辑,并发行了以传统年画为题材的《杨家埠木版年画》特种邮票,杨家埠品牌成功登上了“国家名片”。为传承、规范杨家埠风筝制作工艺,建立了风筝展览馆,将风筝工艺细分为61道工序和22项标准关卡,使杨家埠风筝传统工艺更加具体、精细。 历史跨越了六百年,杨家埠因年画和风筝独树一帜驰骋于现代。走进大观园,年画和风筝元素在这里融会贯通,既可以饱览古老的民俗文化以及传承600年的民间制作工艺,又可以领略杨家埠年画博物馆的艺术精粹,欣赏这里独有的年画唱卖艺术;在这里,还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十八女子风筝作坊,全程参观独特的风筝制作艺术过程,现场参与欣赏出神入化的风筝放飞表演和风筝博物馆文化艺术……一句话,这里能让人切身感受民俗历史,充分领略到杨家埠古老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记者刘杰 通讯员于培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