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 国际
 
标题导航
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落到实处
购车不成“定金”难退维权中心解决难题
防控城市扬尘改善空气质量
昌乐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杨家埠:民俗文化放异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图片
2013年10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潍城区城关街道社区养老见闻



  □本报记者 高文 刘杰 通讯员 秦坤
  不让城市的繁华堙没老年人的心灵需求,努力让老年人在这个城市生活得更加幸福。潍城区城关街道探索社区养老模式,创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街道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街道社区养老事业风生水起,已经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老年人的幸福之家
  近日,记者跟随潍城区城关街道群工办主任徐贤妹走进了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一群老人正在这里活动,有的正用筷子夹球锻炼手脑配合,还有的在跑步机上训练。在住养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人练笔的书画室。外面挂着几幅书法作品。厨房里正在做饭,一位叫丁秀兰的老人来跟记者打招呼,“你也在这儿吃吧,这里一天三顿不重样,孩子不在家,冬天我们就买了菜来凑堆,用他们的炊具燃气不花钱,吃饱了上二楼躺躺,玩够再回家。”
  城关街道出资为养老福利中心建设了康复训练厅、按摩保健室、日托休息室、书香苑等,中心活动室还根据老年人的训练强度,配备了分指器、棋牌桌、康复训练梯等器材。中心还以无偿、低偿方式,为老年人提供餐饮、陪医取药、代办事务等服务,聘有专业营养师科学配餐,提供“送菜到床前”服务。并与区人民医院联合,设立老年医疗康复保健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还每周组织书法、绘画、声乐、棋牌、手工等培训活动,提高老人的动手和思维能力,并定期组织老人外出游玩。
  中心自2012年运营以来,收养老人26名,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1万余次,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服务3万余次,已然成为老年人的养老养生基地。
养老品牌遍地开花
  在城关街道,像养老福利中心这样的养老机构还有10个,每个都有自己的品牌。芙蓉社区利用社区平台开展“老吾老绿色氧吧”,把花园里的蔬菜种植引到社区平台里来,通过认养菜地让老年人参与到收获的快乐中。颐园居委会则成立“老吾老互助组”,给每个小组发放塑料布、遮阳伞、扑克,让志趣相近的老人们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关照。老人白天有地方娱乐,晚上回家和孩子团聚。夏天一把把遮阳伞撑起来,老人们在一起自娱自乐,整个社区俨然一个“老年乐园”。
  据悉,城关街道属旧城区,旧楼多、老人多、活动场所少,解决养老困难重重。街道因地制宜,采用以社区养老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日间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在辖区内10个社区设立养老机构,提供心理疏导、日间照料等服务,让空巢老人获得归属感和幸福感。老人心情舒畅了,身体也格外好。此举解民忧、顺民意、赢民心。
用心呵护 真情关爱
  在城关街道,每个养老中心从建设到规划到装修,都有专人包靠,保证设施达标,并且后期还不断完善空调、纱窗等配套设施。在走廊里,徐贤妹指着墙上的装饰画说,为了让老人们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我们对养老中心环境的每一个细节都用心去做,并且按照这个标准去指导建立和规范管理每一个养老机构。
  城关街道设立了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这是全省唯一街道级的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走进大厅看到的是工作人员热情的笑脸和老人满意的微笑。经了解,养老指导中心负责对辖区内1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家民营养老机构,60余个为老服务网点进行养老服务的指导、监管工作;并对从业人员和老年人开展教育培训。同时,协助上级业务部门承担着政府购买的评估、监督、入户公示工作。城关街道还引导、组织和发动大批志愿者、义工和社区工作者,为社区打造“养生养老基地、精神生活家园”提供人力支持,实现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服务对象全覆盖,为不同需要的老人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