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夯实社会安全基础 加快建设“五个奎文” |
——访奎文区区长宋均圻 |
|
编者按 安全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是提升经济社会整体水平的基础。近年来,奎文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预防减少事故伤害”为目标,积极开展“创建全国安全社区”活动。活动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各级各部门齐参与、强建设,保安全、促和谐,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措施,全面改进安全管理工作,先后排查整治事故隐患8586个,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辖区安全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圆满完成了创建任务,在全市率先跨入“全国安全社区”行列,有力推动了“富裕、文明、文化、生态、幸福”奎文建设。
本报记者 韩立新 通讯员 李福田 蔡维波
奎文区被认定为“全国安全社区”,是潍坊城市发展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对市委、市政府“提升市区”要求的成功实践,对于提升城市水平档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引领推动作用。为推广奎文的创建经验,本报记者对奎文区区长宋均圻进行了专访。 问:通过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奎文的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持续增强。请您谈谈奎文区创建“全国安全社区”的背景和初衷是什么? 答:奎文区位于潍坊市城市中心,面积57.6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101个社区。近年来,奎文区以建设现代化商务中心区为目标,细化完善工作思路,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但在社会繁荣发展的同时,辖区内的安全形势也日趋复杂,主要表现为: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基础管理和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地处城市核心区域,流动人口多,流动性强,社会治安管理难度较大;辖区服务业发达,部分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措施缺项;个别企业经营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投入不足、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较多;居民安全知识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居民小区安全防范水平不高等等。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发展进而促进发展、全面坚定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成为奎文区委、区政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左传》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奎文区从“强化基层基础、完善源头防控、创新社会管理”角度出发,于2009年积极引入安全社区先进理念,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全国安全社区”创建活动。 问:奎文区如何组织发动“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 答:奎文区“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区。社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社区安全是城市安全的基石。“安全社区”借鉴和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为城市安全管理注入了全新的理念。本次奎文区8个街道全部启动全国安全社区创建,也是旨在因地制宜,积极引进科学化、现代化的元素,全面提升辖区内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区委、区政府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区安委会相关部门、辖区企事业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社区居委会、社会志愿者、热心群众全员参与,按照安全社区建设理念和标准,扎实开展工作,真正做到了“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确保实效”,形成了“安全社区我建设、安全环境我共享”的创建氛围。 问:创建“全国安全社区”的关键是全民参与,让大家在共同参与中实现共享。请问宋区长,奎文区是如何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全力推进“安全社区”创建的? 答:在创建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安居乐业、促进发展”的目标,统筹考虑百姓居家、企业生产、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通过“两个体系”建设,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大安全管理格局。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组织成立了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分管领导、职能部门、街道共同参与,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各街道相应成立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广泛吸纳社区、职能部门、基层单位、专业机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群众代表参加,建立了覆盖面广、涉及度深、涵盖量全的工作组织机构。推进过程中,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街道、社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联动,优势互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区域管理上,政府、街道、社区、基层单位层级分明,责任明确,确保不留盲区。通过横向联合联动,纵向深入贯通,在全区构织起了坚实的“大安全”管理网络。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内涵丰富的宣传教育体系。按照“组织上体现多层次性,内容上体现全面性,形式上体现灵活性”的原则,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宣传安全工作政策法规,公布各类事故灾害信息,通报全区安全工作动态,增强社会各界的安全意识。各职能部门深入企业、学校和社区,开展指导培训,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加强对群众和相关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培训。街道、社区建立宣传栏,开辟市民讲堂,设立安全贴吧,向居民发放安全知识材料,普及各类安全知识。企事业单位建立安全知识宣传长廊,积极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构建起了全方位、多渠道、一体化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网络,形成了浓厚的社会安全氛围。 问:在创建过程中,“社区诊断”环节十分重要,要求发现并解决问题。奎文区是如何推进的呢? 答:主要的做法是建立先进准确的监督监测体系和科学长效的工作处置体系。监督检测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在各职能部门、医院、学校等专业机构和社区、企业、居民小区等基层单位设立事故与伤害监督监测点,通过实地查看、检查记录、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收集居民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借助专业机构,聘请专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形成社区诊断报告,对辖区的安全状况进行科学、全面的诊断。各街道、职能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针对突出问题,研究具体措施,全力解决改进。通过一整套先进的监督监测运作程序,准确深入地找出了全区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我们进一步改进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作处置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将各类问题设定为不同的安全促进项目,共策划了道路交通、社会治安、公共场所与工作场所、消防、学校、居家六大领域,132个安全促进项目。同时,根据各类项目问题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综合分析高风险环境、高危人群、弱势群体和居民安全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了风险控制目标和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本着“有效解决,提升管理,长效防控”的原则,从强化基层基础入手,不断加大安全设施投入,规范基层单位内部管理,强化职能监控。推进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事例。比如,交警部门创建了全国首个政务立体“微博矩阵”服务平台,依托《说道》、交警直播间、手机短信平台,适时发布交通路况信息提示,提高广大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街道、社区组建了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关爱空巢老人、扶弱助残、安全知识宣讲等志愿者服务,通过儿童俱乐部、爱心求助站、爱心服务热线、安全温馨贴等形式,大力开展便民服务。随着各个安全促进项目的深入实施,创建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基层单位积极参与进来,“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创建成果”的工作氛围日渐浓厚。 问:通过现场跟踪采访和宋区长的介绍,可以看出,“全国安全社区”创建是一项综合工程,奎文区各项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请问宋区长,如何评价活动成效,并确保这一活动持续开展、让市民持续受益? 答:科学评价活动成效,关键要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估评价体系。对此,我们建立了年度评估评价制度,各职能部门、街道组织促进委员会成员单位和群众代表,采取听取工作汇报、实地查看现场、监督监测结果相结合的方式,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各个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全面评定。对于成功的经验在同领域、同行业内推广,对于工作中的不足和缺失,注意总结分析,积极借鉴学习,不断开拓思路,努力改进提高。同时,根据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设立新的安全促进项目,以项目的实施和探索,不断完善措施管理,提高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能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一项永不落幕的工程,进一步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巩固放大创建成果,切实提升全区安全生产工作水平,为推动“富裕、文明、文化、生态、幸福”奎文建设、实现“五年再造一个新奎文”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