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潍坊日报·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流年引
看 病
老 屋
走过去,是不一样的天
致敬淳朴的乡土歌吟者
美丽中国
赞毛体书法家
都市冬晨
冬日豆腐香
2014年01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敬淳朴的乡土歌吟者
——写在《冯恩昌散文选集》出版之际



  ◎祝红蕾

  冯恩昌老师的精选散文集出版了。这是一本好中取精的集子,荟萃了冯老师发表在各大报刊的精品力作。这是他的第十二本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其中,蕴含的岂止是行笔走墨,更浸透了对文学发自身心的热爱,有穿越岁月回归自然的通透,更有几十年的人生光阴沉淀,与其是说读一本书,不如说是读一个人短短长长,曲曲折折的诗意笔墨人生。
  一个人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认真投入地做一辈子。冯恩昌老师年近80岁,执笔写作60多年,散文写作30多年,至今仍然热爱不减。他的文章质朴,纯粹,如天然璞玉一般不事雕琢,富有田间园林的诗情画意——而这一切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遥远了。透过这一篇篇看似随意却蕴含了心血的文章,我们再一次亲近了久违的乡土气息。
  他一生笔耕无数,其中以自然田园诗歌、散文居多。他的自然田园诗文风格朴素、清新、隽永,语言朴实无华、简洁明快,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被誉为“农家小院派”代表,60年写作生涯,写尽乡土农家风流。他写故乡扁豆小院,“到了初秋,天气稍一凉爽,扁豆的黄金季节来临,它把藏在藤内的本事,一齐施展出来,那一嘟噜一嘟噜白的红的紫的花朵,争先恐后地怒放,给农舍套上一圈五彩缤纷的光环。”他写开茶铺的爷爷,“爱喝卯时茶和午后茶,每天早晨鸡鸣三声就起身,以干柴生炉灶,煮沸井水而冲茶……喝时静坐,少许入口,让茶浆在舌底转一圈,品其苦味,而后下咽,脸颊上,旋即挂上恬静舒美的气色。”其时其境,恍若眼前,形色动作,无一不生动贴切。用笔清淡,但形意尽出。朴实无华,又端庄大方。时下许多涂脂抹粉自命高深的文字实在该来看看,历经风雨沧桑后的真味道。
  虽然诗名在外,但是冯老师身上笔下,从未流露出丝毫的倨傲之气。老壶新茶,热水浇灌,绵延不绝,这正是冯老师为人为文的写照,岁月去,赤子心,不管何人来,一杯热茶话家常。
  经历了人生繁华的冯老师,如一壶老茶一样,让人越品滋味越浓,把那天大的荣辱看得越来越淡,一颗热煎苦熬的心,也越来越宽。心中宽阔,处处就是田园,笔下辽远,狭小院落也是跑马疆场。在这个小院里,我们读到了他体恤农人挖野菜、打猪草的艰辛,桑蚕如何才蚕姑的照料下吐出银丝,他知道千层底布鞋如何纳成……“我是一个农家诗人,小院就是我诗的王国。”他在这个诗歌的王国里,“葫芦藤抒发诗情,扁豆蔓绽开灿烂的诗花,菜叶上的珍珠滴下清新的诗韵。”得闲暇时“在梧桐树投下的阴凉里,安上一小桌,泡上清茶品着。”人生的意趣就在忙碌时尽得其用,闲暇处亦能尽享其趣,这看似简朴随意的日子里,有着一颗宽厚心肠,才得悠闲得度。
  冯老师诗文因其执着于乡土的书写,滋味浓郁,风格独特,在省内外享有盛名,其作品曾在诗刊、人民日报等刊登,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外出参加笔会,经常遇到写作者打听冯老师的现状,听到他年近八十还身体硬朗,笔耕不辍,都大为赞叹,羡慕不已。与冯老师亲近久了,越发觉得他旺盛的创作力和其宽厚心态,高阔视野分不开。他曾多次说,什么是人生财富,肯定不是金钱,也不是地位,而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是参透了人生的长者之言,也是支撑一本本心血之作的恒定价值观。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他从一个字一个字的誊写稿件,到用电脑打字,既不抛弃老传统,又能很快地接受新事物,这与其开放包容的心胸分不开,也与其乐观通达的性格分不开。
  最难得是的,他对青年作家的鼓励和扶持。临朐的青年作家发表、出书,冯恩昌老师热心鼓励,亲笔写评,他那襟怀坦荡的赤诚之情、提携后辈的无私品质令人深深感动。“如果人生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话,那就在于承上启下的责任感。”他当得起这句话。
  他最爱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用一篇篇诚挚的乡土诗文打开了记忆深处的乡村。在他的心灵深处,却时时激荡着故土的情愫,文字处处始终流淌着故乡的血液,处处闪现着赤字之光。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希望更多的人读到冯老师的诗文佳作,分享他伫立乡野,醉心吟唱的心灵琼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